经教育部批准,“职业卫生工程”本科专业首次在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设立,并在2019年秋季学期招收我国第一批该专业学生。“职业卫生工程”属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学科门类下新增专业,代码082903T。
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Occupational Health)”可采用“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ygiene)”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两类手段。国际上职业卫生是指采用工程及管理手段从源头上控制或消除危害因素,是职业病一级预防;而职业医学是通过医学手段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康复治疗,是职业病的二级和三级预防。此次设立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内容和目标与医学院校的“职业卫生”人才培养有着本质区别,同时,只有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才能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病预防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只设立了职业医学相关专业,没有职业卫生人才培养专业。教育部首次批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设置这一专业不但可以填补我国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可带来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1)可有效保护上亿职业危害接触者的生命健康,受益人群非常广泛;2)每年可减少数万乃至数十万职业病患者,是尽早遏制我国职业病高发态势的必要手段;3)职业病具有潜伏性和迟发性,尽早采用职业卫生手段可避免国家和受害者个人在未来数十年为今天的前期预防不到位买单;4)职业危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占GDP的近4%,在如此大的降损空间下降低1%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增加1%,经济效益尤为显著;5)可有效保护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健康,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6)可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免遭职业病或相关疾病折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尊严,同时也能减少职业病群体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专业,比如美国一些高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犹他卫生大学等都设有“工业卫生”专业。早在2010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就参照美国工业卫生专业培养模式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方向)”,并成立了职业卫生教研室,建立了职业卫生检测、个体防护等实验室。目前该专业方向已有5届毕业生,就业后满足了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很受欢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设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将把职业医学与职业卫生工程技术和职业卫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医学基础知识及致病医学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工程控制与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职业医学类课程包括毒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类课程包括职业危害检测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危害风险评价。职业危害工程控制类课程包括工业通风与除尘、工业防毒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检测与防护、个体防护技术、工效学等课程。管理类课程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管理。此外,考虑到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该专业学生还将学习一些有关事故预防的知识。
该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渠道之一是职业卫生政府监管部门。《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地区监管力量和防治工作基础薄弱。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人才,确切而言是缺乏职业病一级预防专业人才,即职业卫生工程人才。
其二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据调查,目前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的主要从业人员来自预防医学、安全工程以及冶金、化工等专业,其专业技能与服务机构业务需求不能很好对接,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胜任。加之难以弥补的专业基础缺陷,专业水平发展往往受限。
其三是生产企业对职业卫生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生产企业负责卫生管理的人才要么是学安全的,对卫生问题知之较少,不够专业;要么是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通风、噪声控制等工程控制措施不懂,而这正是解决企业职业危害问题的关键,所以生产企业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才的需求空间更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2019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