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有爱无“碍”,一路同行|携手特教中心,共筑融合教育新篇

时间:2025-03-26   来源:

在学雷锋活动月的浓厚氛围中,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学院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推动学院与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的深度交流,3月17日下午,学院党总支书记赵莹和辅导员刘博伟带领我院40余名学生志愿者,再次走进特教中心,开展“有爱无‘碍’,一路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同时,赵莹书记与特教中心陈敬元书记、肖建坡副校长、办公室主任张悦棋进行了深入交流。赵莹书记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办学层次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优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就创新党日活动形式与特教中心展开探讨。双方还围绕学生就业现状,结合学院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重点讨论了实习实践合作事宜,为未来的长期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活动前期,学院与特教中心进行了全面的沟通,细心策划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组织志愿者开展了针对性培训。活动当日天下午,带队老师带领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物资,怀着满满的期待从学校出发,前往特教中心。到达后,在特教中心德育处赵磊主任的引导下,参观了校园,详细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随后,志愿者们有序领取物资,在特教中心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与小朋友们的互动。

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同学习提前准备的绕口令,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志愿者们的耐心鼓励,让彼此间的距离迅速拉近。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黏土创作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作品,提升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明亮的教室里,志愿者与小朋友两两结伴,开启色彩之旅。他们用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美好与期盼,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志愿者们准备了装满各种形状积木的探索箱,引导小朋友们闭眼触摸,通过描述感受猜测形状,进行感官锻炼,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感知世界。

志愿者们耐心地引导小朋友认识积木形状,一起搭建和拼接积木。小小的积木搭建起了彼此沟通的桥梁,现场温馨四溢。

轻快的音乐响起,志愿者用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带领小朋友拍手、跺脚,沉浸在欢乐的节奏中。

小朋友们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户外开展篮球赛,他们奋力奔跑,跳跃抢球,整个球场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感受

志愿者高凡:本次我分到的班级较为特殊都是“自闭症”儿童,也就是常说的孤独症患者,在与这些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或许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许在社交互动中存在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情感和智慧。相反,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知世界、表达自我。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友善的成长环境。这次特殊教育学校的之行,让我收获了许多不仅仅是与自闭症儿童相处的技巧,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我意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志愿者张凯淇:此次特教中心志愿活动感触颇多,我带的班级孩子们大多是十多岁的孩子,他们虽然可能有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在绘画环节中,他们描绘了自己内心喜爱的东西,并愿意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我们,他们的这份纯真让人动容。最让我感动的是唐氏综合症的贺贺和他们班的同学,他们不停的把把他们的画作塞进我手心,用不太清晰的口齿说:"送给你。"这纯粹的善意让我感动。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却盖不住孩子们此起彼伏的笑声——那是不曾被命运偷走的,最本真的生命欢歌。

志愿者穆冠融:本次志愿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场关于耐心、爱心与理解的深刻实践。在志愿活动中,我们一起绘画,手工,打篮球,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让我看到了这帮孩子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人。这些孩子们或许在语言表达、行为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但他们同样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耐心,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知他们的世界。希望未来他们可以继续快乐,无忧无虑的成长。

此次志愿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帮扶行动,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大学生们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刻领悟了志愿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与资源共享。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心点亮希望,让温暖与包容充盈未来的每一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