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MPA研究生读书分享会圆满举行

时间:2025-04-08   来源:

4月3日晚,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MPA研究生读书分享会在线上举办。本次活动由王中女老师主持,劳动与社会保障及公共治理领域的全体研究生参会。在分享会上,同学们分成四组,围绕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通过分享汇报和小组交流的形式,深入探讨了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和理论。

在会议开始,王中女老师讲述了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并强调读书会的意义和目的,希望通过读书会引发同学们学术思考和讨论。

首先赵丽倩同学介绍了福山的核心观点,即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智人将成为历史的最后阶段。这一观点借鉴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认为自由民主制能同时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然而,赵丽倩也表达了对这一观点的质疑,认为历史不会真的终结,民主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闫振宇同学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打破了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幻想。闫振宇强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借鉴。元一栋同学在分享中提到了福山对人类需求的分析,认为基层治理需要关注群众的不同层次需求。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到了基层治理中的意识形态、社会秩序、公民社会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接着张敏同学结合自己在房屋征收工作中的体会,谈到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她认为,在征收工作中,不仅要按照法规进行程序保障,更要关注居民的实体权利。张敏指出,福山提出的“最后的人”概念给她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启示,即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居民的精神需求。郭亚楠同学则从民政工作的角度出发,谈到了寻求承认的斗争。她认为,民政工作不仅是满足困难群体的物质需求,更是向他们传递社会的承认和尊重。郭亚楠指出,寻求承认的斗争与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紧密相连。

然后刘彩萍同学在分享中提到了福山理论的局限性,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实践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政治极化、社会不平等和民粹主义的崛起。她指出,福山的理论提醒我们,自由民主并非终点,而是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的起点。郑廷亮同学则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全球化退潮和新的政治技术的出现,使得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郑廷亮指出,中国的抗疫模式成功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最好反驳。

在讨论中同学们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李戈舟同学提到,福山的理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他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并不是人类最终的社会形态,历史也不会在自由民主制度下终结。郑廷亮同学则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和保障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认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最后王老师指出读书会是为了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学术思考和研究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读书会的考核,通过考核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本次读书会的情况,王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第一,她建议同学们在阅读书籍时要注重思考和笔记,将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以便在读书会上进行分享和讨论。第二,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第三,王老师还建议读书会的组织者可以提前发布读书会的主题和要求,让同学们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组织者还可以在读书会前安排一些引导性的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和主题。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读书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在这场讨论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对福山理论的深入剖析,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学术真理的执着追求。福山的理论,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观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历史与未来的独特视角。然而,正如读书会上各位同学所展示的那样,任何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我们不应盲目崇拜权威,而应保持批判性思维,勇于挑战和超越现有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