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物会天机”。 11月4日上午,2019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劳动与保障方向)班在岳玲副教授和吕茵副教授的组织下成功举办劳保专业第一期读书会。读书会伊始,岳玲老师讲到,研究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在于逻辑体系的构建,同学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步燕如同学第一个发言,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贫穷的本质》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以及穷人贫困的原因。最后,步燕如同学提到,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才能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耿玉荣同学与同学们分享了《贝弗里奇报告》的阅读体会: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百年来社会实践和福利思想的结晶,奠定了“福利国家”制度的中心思想“普享性原则”。时至今日,贝弗里奇报告中体现的消除贫困、普遍保障、社会公平和充分就业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积极而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英杰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探讨女性主义的书籍《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文中把妇女受压迫的机制概括为四大类: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关于女权主义的理论有很多,其间有一个共性,就是: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本文的结论给出的答案是:只有改变已经结合成一个整体的生产、生育、性和儿童化这四大机构,妇女才能真正获得解放。孙英杰同学发言结束后,引发了同学们关于当今女性在职场被歧视问题的热烈讨论。
王彦翔同学探讨的是未来社会的贫困问题。在下一次科技革命,取得可控核聚变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之后,人类将首次进入能源过剩时代,继而彻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人类社会将分化为头部成员组成的真实世界和“贫困之人”组成的“平行世界”,“贫困之人”面临的是“能力的贫困,思想的贫困,信息的贫困”。“平行世界”将保持近代以来的社会形态,保留“贫困之人”可以胜任的工作,负责赡养他们平安过完一生。王彦翔同学提出我们这代人可能在80岁左右遭遇这种社会分化,因此,需要培养反思能力,保持想象力和开放心态,以适应未来社会要求。避免成为未来社会的“贫困之人”。
通过本次读书会,充分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兴趣,激发了同学们对贫困、女性主义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未来,读书会也将成为公管院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项常规化活动,通过阅读经典以及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同学们的理论偏好的理论素养。
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班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