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世界城市
(李晓静,文传学院2008级新闻一班)
在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中,“全球化”与“地球村”等极为形象的概念的提出,也揭示着在同一个生存环境下,世界各个城市的联系真的越来越紧密了。而北京——作为集经济、政治与文化为一体的中国中心城市,也在这样的浪潮中,发展着自身,也联系着他人。世界城市,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新时代新的代言词。
何为世界城市呢?顾名思义,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制高点,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建设世界城市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主题。200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时度势,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中国的世界城市,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方式。对于北京来说,世界城市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建设世界城市的新北京呢?这是当前及以后一个较长时期北京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中,需要正确处理一下五大关系:
正确处理城与国的关系,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世界城市建设;正确处理城与域的关系,从跨区域的视角推动世界城市建设;正确处理内外国际性组织的关系,从控制与反控制均衡角度推动世界城市建设;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北京城市特点出发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世界城市;正确处理市场和规划的关系,构筑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的合力。
在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不仅需要新北京构想的提出,也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为新北京心发展的构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当代首都青年大学生的一员,我很荣幸自己可以和千千万万的学子一样,为自己的母亲尽自己的一份心,洒自己的一份汗,出自己的一份力。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新北京中,大学生首当其冲的减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大学生积极担任首都奥运志愿者,不仅不怕苦不喊累,更是在国内外有人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彬彬有礼、积极诚恳、诚信待人、文明礼让、乐于助人等等,这些品质真的再奥运期间,在大学生志愿者见体现出来。有人不是说过“作为奥运志愿者,我感觉很荣幸,因为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但同时也很有压力,同样是因为我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在北京构建世界城市的新构想中,大学生真的是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然而,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资源有限,能源开发无限,国家与国家间抗衡的,最终还是人才见的较量。于是,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追求低碳环保生活”、“增强创新精神”等口号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增强自身品德与品质的塑造外,更多了对知识与能力的追求。当代的中国大学生,身上担负的,不仅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一个大国多年未实现的梦!因此,为了更好建设北京的世界城市发展,大学生更应做个“有品德、有思想、有能力、有追求”的四有人才,更应树立起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全面培养自身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力争做一个国际大浪中的弄潮儿与佼佼者,为祖国增光添彩!
这是比较大和全的方面来看的,首都大学生责任与国际城市建设的关系。然而,如何做到足够的细分,也让自身在这种精神的号召下,为新北京的城市发展奉献自身的一份力呢?这边是对我自身的新的要求与突破。
我是一名来自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生,我校在“刚建创新,和而不同”的校训指导下,以工会与劳动关系为学院特色,积极开展各种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并在工会建设与劳动关系领域取得诸多成就。如:承建中国劳动关系论坛、负责各省工会干部培训、劳动关系研究走在国家前列、与外国劳动关系领域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国家劳动关系事业发展……通过各种工作与努力,在完善工会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而我,作为校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的一名大三学生,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收获很多。由我院主办的刊物《新知新觉》,是一份结合我校特色和实际的报纸,每次各省工会干部莅临我校后,《新知新觉》都会及时派出记者采访,不仅抓住各省工会干部交流精髓,更传达了我校“刚建创新,和而不同”的校训宗旨,更在全国、全总与全党的号召下,积极响应会议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上传下达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全总下属的唯一院校,我校与北京各高校间也有着许多坚固的友谊。如,与我校结为兄弟院校的中华女子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常与我校联谊活动,双方都在各式各样的联谊与交流中相互促进与发展。不仅如此,我校作为首都十大特色院校之一,也在新北京世界城市的发展中,积极寻求与国际的接轨,努力推动世界城市的发展。2010年10月14日,我校将接待俄罗斯、白俄罗斯与越南大学生交流团的来访,为我校与国际院校的接轨迈出了时间的一步。无论是身为祖国未来的我们,还是承载着祖国希望的各大院校,都将在一步步的实践中,与世界城市新北京建设的理论相结合,在打造完美北京世界城市中,建设和谐社会。
在谈及首都大学生责任后,如何切实落实大学生的任务,也是各大高校在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需要认真思考与付诸实施的焦点之一。在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在国际紧密联系与交通日趋便利的今天,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可行。为什么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新北京中,需要中外大学生的互相交流呢?套用老祖宗的话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走出去了,才能真正的看世界“闭门造车”是永远无法实现自身飞跃的,只有带着谦虚的心真正走出去,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会在不足中一点一点的进步,一步一步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因此,各大高校制定的保送出国或者交换生的政策,恰巧也为“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充分有良好的平台,于是,我们的大学生在文化与文化的摩擦与冲撞中,一点点发现差异,并在这差异中一点点进步。当然,我们抱着谦卑的心走出去学习的真正目的,还是要在于“引进来”的。在利用走出去学来的只是、技能及思维方式后,巧妙的最终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并利用到我国的建设中来,才是每个建设者应该做到的。在中午大学生文化交流的背后,更多的是国与国间实力与实力的竞争。北京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又在于人。建设新北京世界城市,重点在于建设新北京世界城市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创新。因此,真正让大学生积极走出去,发展与国际大学生文化交流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我不由想到,在2010年10月14日,即将来我校访问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及越南代表团,不正是我校积极响应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号召吗?不正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积极落实方针政策的有力佐证吗?不正是我校在为建设和谐社会,打造新北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吗?我真的是为母校感到深深地骄傲!
在拥有泱泱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称得上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并贯穿整个历史进程的灵魂的精髓。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真的是影响着每一个流淌着华夏之血的中华儿女。中国的仁义之念使中国人诚信敦实;中国的自强不息精神支撑着国人面对一个又一个天灾人难;中国的“和谐”思想也是影响这我们作为一个新的崛起的大国的处世之道。无论哪一点,我相信,都会深深影响并推动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也坚信,北京与祖国的明天一定越来越美好!
畅想世界城市发展,新北京新中国新世界,让我们为北京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让世界更亲近,让沟通更畅通!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