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
----大学生如何在时代潮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黄雪宁,经济管理系2010级财务管理专业)
“世界城市建设”,这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丰富的学科。而北京,我们的首都,正努力向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发展。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首都的世界城市建设进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下面就来谈谈我对北京世界城的市建设一些理解与看法,以及作为我们大学生群体该如何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展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
就定义而言,全球城市(Global city),又称世界级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也就是说,北京想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至少要在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有所成就,乃至直接影响到全球事务。就我个人观点,北京可以力求综合发展,走多方面共同建设的道路。
首先来谈谈经济,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
就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来看,北京想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必须要加强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及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经济发生震动,我国经济依然稳定。依托我国稳定的经济环境,北京甚至创造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新纪录。与之相对的,以经济立足的世界城市之一东京,受到日本本国大量的泡沫经济限制,短期内无法进一步发展。这就相当于让出了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北京完全可以在这一时期内全力发展经济,一举夺下这个举重若轻的位置。而且目前,北京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事务中心,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高度集中,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现在的北京,想要建设世界城市,至少在经济上,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善。
但是,再展望全球,看看一样是以经济立足的纽约,伦敦,北京依然有些相形见绌。北京2009年GDP仅占全国3.53%,而纽约大都市区2006年GDP为1.1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8.6%,同期伦敦GDP占英国GDP比重达16%。并且世界城市不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体现为“世界城市——区域”这一空间形态。据统计,2005年,东京及首都圈GMP(都市生产总值)占日本GDP60%。目前,按2009年全国GDP 335353亿元,北京11865.9亿元,天津7500.8亿元,河北17026.6亿元核算,京津冀三地GDP占全国比重仅10.85%,与成熟世界城市差距较远。单一以经济立足,北京与一线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
若退一步,不与一线城市比较,北京或许也难以达到华盛顿(州)的高度。早在1945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就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定在了华盛顿。尽管布雷顿体系早已崩溃,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依然彰显着华盛顿的经济影响力。所以,北京在世界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喜忧参半。喜的是,良好的国家经济政策,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呈上升趋势的国际声望,以及有利的周边环境等。可忧的是,与一线城市的经济尚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力不及其广泛深刻,并且本土世界500强企业还远远少于发达国家……
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正确政策,贯彻好可续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总之,在经济建设方面,北京任重而道远。其背后依托的中国经济更是如此。
然后是政治方面,作为经济的具体表现。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其政治优势不言而喻,更不用说其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可以说,就政治方面而言,北京在世界上的影响,是从古至今,跨越近千年时空的。甚至可以说,北京在世界上是无可比拟的。这样的优势,对于现在北京向以政治立足的世界城市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虽然没有北京作为都城的悠久历史,但是布鲁塞尔的政治影响范围却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1830年11月,比利时宣告独立,定都布鲁塞尔)。作为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布鲁塞尔比北京承受着更多世界的目光。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历史威望的积淀,更重要的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当然同经济方面一样,这里也涉及到“世界城市——区域”这一空间形态,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政治圈,一个辐射范围,然后共同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就如同欧盟,众多欧洲国家以同一个声音发言,带来的是“1+1>2”的国际影响。我们完全可以参考这种模式,联系我们的周边国家,形成一个政治辐射圈。
总的来说,我国政治因素有较大影响力,但是依然需要扩大其辐射范围及辐射广度。单一依靠政治立足,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愿望,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最后是文化方面,作为经济政治的反映。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北京,拥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更不用说,千年来早已融为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化。北京,早已拥有着中国文化领袖的气质。但是若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北京,是世界的北京,她所以需要的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较于美国,民族大熔炉锻造下的文化,北京文化不及其综合。较于日本,单一物哀的文化,北京文化不及其精炼。但是,北京文化自有其特色,是历史的磅礴,是民族的交融,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是为我所用的睿智。在世界城市的建设中,北京更应该继承已有的深厚文化积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实际,吸收创新。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中,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
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建造各类博物馆,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等等细节,也需要注意加强。城市的主题是居民,打造北京的世界文化优势,更需要人才优势。这就对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世界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更是一个国家的建设奥运会,世博会过后,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已经更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去刷新记录,让窗口城市北京做得更好,走的更远。
综合以上三点,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将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任意强调其中的一方面,都会造成不协调。并且在超越已有特色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不如走一条发展的捷径——综合发展,打造综合性的世界城市典范。并且需要增强其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全国,乃至全亚洲,形成周边影响圈。
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中的哪一个,创新,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话题。“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拥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这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更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正如书中所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解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所以,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需立足于实践,贯彻落实创新意识,才能切实面对世界的挑战。
当然,若要真正建设世界城市,需要考虑的远远不止以上三个方面。但是作为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三个方面就意味着,世界城市的宏观建设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细节问题。如何处理好城市扩张与限制的矛盾,单城突进与区域协进的矛盾,模仿与创新的矛盾,文化包容与冲突的矛盾,现代城市与古都风貌的矛盾……尤其是交通问题,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尽管前行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对于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多方比较分析,怀抱希望,志在必得。
二、大学生如何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下一代祖国的建设者,“大学生”三个字,不仅仅意味着学生的身份,更蕴含着一种责任。北京的大学生,则更直接的面对着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这一全新的挑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在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古人有因材施教,我们则是要因力奉献。对世界城市需要有必要的认识,深刻的了解,甚至形成自己的思想,这将是基础,对今后我们的行为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
从浅层次来说,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个人而言,这将体现我们的个人素养,对社会而言,这将形成文明礼貌的社会风气,对国家而言,这将提高我国的形象。蝴蝶一次轻轻的挥翅,尚会引起一场飓风。谁能说,我们新一代华夏儿女的一次礼仪进步,不会带来世界性的影响飓风呢?
进一步讲,我们可以为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担当志愿者,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一份智力资源,并将这个光荣的传统传承下去。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更是对自身责任的付出。或许是志愿为街头巷尾的外国友人提供帮助,或者是为世界城市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义务做一些社会调查,又或者是参与建设一些基础性工程。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很多,重要的是有这份责任意识,并勇于去落实。
更深层次来说,我们需要扮演的,是一个与外界交流宣传的角色。全球化趋势下, 各国的交流更加趋于频繁。我们作为世界的主人,则是更应该加强与他国大学生的交流,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切实到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发达国家建设世界城市的经验教训,注意分析,集合自身实际,提出适合北京发展的切实建议。这是对未来的一次提前投资与规划,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世界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对外交流。比方说,我们可以借助世界高校之间的联系资源,向现有的世界城市的学生学习,和同层次的城市的学生交流经验,伸出互助之手。这将不仅仅是一次交流与学习,更将展示我国新一代大学生的风范,提升我国的形象与地位,展示新世纪里,中国文化建设的成果。
还有一点需要我们尤其注意的是,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不是对已有文化的抛弃,而是一种继承与发扬,这就更加考验我们大学生了。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所以,我们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将其作为正确的世界观指导,引导我们今后前行的道路。这就必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世界背景下,我们需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做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步提高。
创新意识,我们大学生同样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新一代祖国主人的风采。
正如开头所说,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将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深刻的社会实践,今天我所提到的一切,都只似蜻蜓点水的匆匆点到。更多的需要落实到实处,需要我们去践行。无论是综合发展,全方位发展的方向,还是大学生应该尽到的职责,都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