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规章制度

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常规

2012-05-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遵循一般教学规律,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常规是保证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常规的建立,将有利于教师在融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教学规范的创新的、开放的教学过程,避免随意性、主观性。有了课程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估就有了一定客观的标准和尺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就有章可循。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一般原则

1、保持方向性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讲政治,对重大原则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继承与创造的原则。教学内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党的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要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内容的新发展和新趋势,并且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原则和每个学期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并使之有机结合。

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是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的接受规律的,应努力贯彻执行。但同时又不能机械照搬照执行,而应针对授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灵活机动地进行适当调整,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

4、注重实效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育必须从单方面灌输的老路走出来,创新教学观,构建一种有效的、有感染力的授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把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世界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融合,即以学生最为关注的现实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基本出发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道德的精髓贯穿其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把所传递的知识、原理和理论转化为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积极信念,然后再将这种信念转化为具体生活中的行为。

5、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教师要从素质教育、人本主义的角度去考虑课堂管理的意义。在各项管理、服务中,教师应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引导学生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6、整体性原则。要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发挥全院教职员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教育功能,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常规的行为细则

课前:

(一)课前准备

1、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是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标准,在执行中基本内容不得轻易变更。

2、认真备课。理论和实践课都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精读、分析教材,大量阅读参考资料,发掘教材内涵,在教学中反映本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授课前写好教案,教案内容应包括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精选课外作业,作业类别可根据学科特点,确定书面、思考、阅读、讨论、调查等形式,分量要适宜。

3、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先修课、后续课的基本内容要在课前了解知晓,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后续课的衔接,防止重复和断层,并注意与其他有课程的联系。

4、对重复课要有针对性地调整。重复课,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适当调整教案和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

5、教师应在学期第一周按计划学时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填写教学进度表,并报系部。

6、任课教师如因病、事等原因不能按时授课的,应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调、停课申请表》,并交系部主管教学的主任同意签字,最后由教务处审批和备案。

7、教师在课上的衣着应得体,妆扮不宜过分鲜艳和夸张。进教室前应关闭手机或设置为静音。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            

课中:

1、开课伊始,教师应对学生介绍本课程的计划安排和本课程的地位、研究对象、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听课、作业、考核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

2、理论和实践课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全力以赴地完成课堂讲授和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教学。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座谈式、参观式或访问式和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3、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做到教态自然,论证严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件设计优良,时间分配合理。

4、提倡激情教学。传授知识要保持饱满的热情,要体现对学科理论的热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学科研究的孜孜不倦。以教师的身体力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5、教师不应把不良的个人情绪带进课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道德高尚,言行一致;严谨治学,管教管导;举止文雅,耐心平和;严禁粗话、脏话,严禁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

6、注意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反应。对学生的疑问要及时组织内容答疑,对学生兴奋和敏感的话题要适时拓宽和补充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案体系。

7、课堂上实行站立授课、微笑授课、普通话授课。授课中应恰当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提前下课、不拖堂。

8、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组织并维护课堂教学环境。学生上课不得迟到、早退。迟到者须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进入教室上课。学生要尊敬教师,讲礼貌。教师提问,学生要起立回答。学生提问,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再起立讲话。学生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学生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上课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在课上,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学生课堂违纪问题要及时处理,严重的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9、期末考试阶段,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但不得划定考试范围。

10、教师应适当地相互听课,积极征求同行及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生上交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批改作业的数量,原则上全批全改。每次作业都应有成绩记录。

2、课外指导。课外指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自我成长和认识上的特殊问题。教师应对学生作必要的课外指导,课外指导应有确定的方式和时间。

3、设计试卷。各门课程的考试试卷由任课教师负责命题,提供A、B两套试题,考试题目的拟定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试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有层次。题量一般为两个小时。试卷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订。

4、批改试卷。考核应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做到“严格公正,评分确切”,防止偏严或偏宽。平时成绩按照30%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照70%计入总成绩。教师应在规定期限内将成绩提交到校园网教务管理系统里,以便系秘和教务处审查。 

5、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填写考试分析表。


学校首页体育委员会数学建模部门信箱:jcb@ciir.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