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江 教授 硕士
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989年6月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现为基础部常务副主任。中国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大学生体协棒垒球分会副秘书长等。
(1)开设课程:主要讲授基础体育课、专项体育课。
(2)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学。
(3)科研项目及成果:出版《篮球规则简明图解》、《网球技术提高讲座》等5部著作。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体育民间组织的研究》,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项目和院级课题研究项目7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北京市课题4项。在《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等国内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于秀玲 副教授
1982 年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教育系,获学士学位。
1982年1月进入中国劳动有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
(1)开设课程:基础体育课、专项体育课。
(2)研究方向:大学公共体育课、体育训练及比赛。
(3)科研项目及成果:发表论文《训练过程教学化》、《新体育运动项目与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合作学习的理念》、《对北京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和身体锻炼能力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对新课程标准中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理解的探讨》等。并参加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针对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开展学习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改革实验的研究》及全国高等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的撰写。
何伟 副教授
1987年7月毕业于首都体育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7 年7月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副主任。
(1)开设课程:承担了本科、劳模本科、专科、高职的公共体育及网球选项课。主要教授田径、武术、游泳、球类等。运动训练主要从事田径、网球训练,在高校比赛中获得过优异成绩。每年组织编排校田径运动会。
(2)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群体工作。
(3)科研项目及成果:相继通过中国网球协会教练员、裁判员资格认证。十余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获院级师德师风标兵称号。主要科研成果:撰写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手册》《北京的性格 — 奥运经济篇》《现代大学体育教程——网球篇》等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如 《试论体育的教育性》《对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论高校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对学校体育改革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 等。中国体育报发表“网球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困惑与出路”一文。主持和参加了一些院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如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关于 我国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等。
武英满 讲师 硕士
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5年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
(1)开设课程:基础体育课、太极拳、瑜伽、形体等课程。
(2)研究方向:
(3)科研项目及成果:课外多次带领武术队在北京市高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05 年参于院级课题《体育课程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6 年参于院级课题《对我院基础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研究》; 2007 年 5 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结构现状和改革研究》; 2007 年 6 月《太极拳教学步骤与教法研究》获第四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二等奖、《中小学无数教材的回顾和改革思考》获第四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三等奖; 2008 年 4 月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发表学术论文《关于普通高校基础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研究》。
盖清华 讲师 硕士
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6年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有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
(1)开设课程:《体育基础课》,《足球选修课》等。
(2)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及体育运动训练学。
(3)科研项目及成果:参与编写的书籍有:《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发展史》、《体育与健康》、《职工趣味文体娱乐活动实例手册》、《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等;参与的课题研究有:《中国特色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史的研究》、《日本小学生体力下降问题研究》、《学院课余运动训练队组建与管理模式研究》、《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师语言的研究》等;获奖及发表论文有:《浅析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层与排列——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特色分析》《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女子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等。
袁伟 讲师
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3年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
(1)开设课程:承担了本科、专科、高职专业的《基础体育》、《健美操》、《形体训练》、《瑜珈》等多门体育课程的讲授工作以及学校校健美操队,垒球队的训练任务。
(2)研究方向:教学法、教育技术、形体训练、休闲体育、学生体质健康等方向
(3)科研项目及成果:承担着学校近4000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收集及整理工作。
陈爱莉 讲师 硕士
2006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6年7月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
(1)开设课程:基础体育课、乒乓球选项课、排球选项课,同时担任学院排球队教练,多次带领学院排球队参加北京市高校排球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2)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理论与方法。
(3)科研项目及成果:近几年在中文期刊(含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如《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与分析》、《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科学体育锻炼方法》等;主持院级青年课题多项,如《科学锻炼对改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 高校体育课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作为副主编参编了《 职工趣味文体娱乐活动实例手册》。
孙凯 讲师 硕士
2007 年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7年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
(1)开设课程:主要担任体育基础课及网球专项课教学工作。
(2)研究方向:
(3)科研项目及成果:发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北京市体育竞赛市场运作环境与对策》等论文多篇。
刘东起 讲师 硕士
200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8年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
(1)开设课程:主要担任基础体育课教学及篮球训练工作。
(2)研究方向:
(3)科研项目及成果:编写《体育与健康》教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