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文化传播学院第五届电影短片(含剧情片、纪录片)大赛”的通知
文化传播学院各专业、年级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学生影像作品制作能力,文化传播传学院自2011年起,在每年春季学期,开展由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等三个专业学生参与的“文化传播学院电影短片大赛”。 本学期将举行“文化传播学院第五届电影短片大赛”。 大赛的宗旨为: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电影短片即剧情片、纪实性短片(纪录片、新闻短片)创作的实践,训练影像作品创作的技能,展示创造力。 大赛的内容为:学生自组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文化传播实验室的相关设备资源,利用课外时间及实践教学周的相关时间,进行拍摄和剪辑;学生作品将由大赛评委会进行统一评审,评出相应奖项。初定于第十一周举行本届大赛颁奖典礼。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的类型包括纪录片、剧情片两类。文传学院各专业、年级的同学们可以自行组合成创作小组,进行创作。 本届短片大赛为本学期文传学院实践教学周的重要内容,请参与的同学注意将实践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周的实践报告,以作为学分评定依据。 l 对参赛作品的要求: (1)由学生自行拍摄的影像作品。 (2)作品类型:剧情片、纪实性短片(纪录片或新闻片)。 (3)上述作品可以以任何活动影像记录手段拍摄(DV、带活动影像工具的数码相机、手机等)。 (4)作品时长:8分钟的短片。 l 参赛作品的提交: (1)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为第十周的周二(5月12日)15:00。 (2)参赛作品须提交到届时由大赛组委会指定的设备。 (3)每个小组应提交:制作完成的短片作品、相关的作品资料,放置于同一文件夹中。该文件夹命名格式为“年级专业-短片类型-作品名称”(如“11汉语言-剧情片-金陵十三叉”、“10新闻-纪录片-宁村风波”、“10戏文-新闻片-快递员盗窃被抓”等)。 (4)所提交的影像文件的文件名应为片名。作品格式可以是MOV、MPG、AVI等可以用普通视频软件回放的格式。 (5)凡提交作品须附上相关文字说明(电子版),文字说明部分:纪录片须包含分组成员名单、作品内容简介等;剧情片须包含作品简介、剧本或剧本梗概、演职员表(必须包含编剧、导演、摄像、剪辑、演员等),与作品置于同一文件夹。 (6)提交作品时最好亦提交电子版的工作照、剧照、自制海报等。与作品和文字说明置于同一文件夹 l 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将经大赛评委会评审,评出以下奖项: 一等奖二名 二等奖四名 三等奖六名 优秀奖若干 各奖项均颁发由文化传播学院颁发的获奖证书。 l 大赛组委会、评委会: 组委会:郑志勇、高传智、姜燕、张佰明、梁宇锋、张翔等 评委会:文传学院相关教师 l 评奖标准(纪实性短片): 纪录片关注现实生活,以影像真实地记录生活、真诚地讲述生活;新闻片体现新闻敏感,含有新闻价值,影像新闻要素完备。同时,不管是纪录片或新闻片,试听语言运用皆应合理。 新闻片时长可低于8分钟。 l 评奖标准(剧情片): 作品应运用视听形象艺术地讲述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展现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1) 剧本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关注生活,展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结构完整、叙事巧妙。 (2) 视听形象运用合理:拍摄和剪辑构思明确、操作到位,能够展示视听的艺术魅力。 (3) 鼓励在剧本或视听上体现创造力的作品,更鼓励二者之间很好的结合。 (4) 在其他创作环节的处理上也应有较好的表现。 l 涿州校区设备的安排和使用: 涿州校区将于第七周-第八周向各专业年级的学生出借设备。请同学们自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启动创作准备工作,以便机器到位即可按计划进行高效率的拍摄。 设备发放时间:第七周周四 设备归还时间:第九周周一 具体安排请注意组委会通知。 l 关于分组: 1.原则上,各实践小组在同一个专业的同一个班级中产生。7人左右为一个小组。 2.各班级的实践小组分组,应该形成文字记录以供备案。此工作由各班班长制作电子文档,统一交到大赛组委会。 3.鼓励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实践小组,但:跨专业(年级)的分组应该注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得因拍摄或制作而缺席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 备注:本学期实践教学周(第八周)期间,文传学院将组织大学生电影节电影作品展映,请同学们注意查看相关通知,参加观影活动。 文化传播学院第五届电影短片大赛组委会
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