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晚,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的校级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讲堂”(第四讲)在涿州校区阶八教室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凤月教授,作了题为《从西方文化历史看工匠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专题报告,来自校内十几个专业的近百名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田田老师主持。

曹凤月教授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劳动特色与劳动标签谈起,以李克强总理讲的“工匠精神”和习总书记给我校劳模班的回信为切入点,谈到了工匠重提的政策背景和经济意义。同时,结合国外学界特别是理查德·桑内特的《匠人》一书,通过辨析“劳动之兽”与“创造之人”的差异,阐发了工匠研究的文化哲学意义。接着,曹凤月教授从古希腊的匠神与匠艺到中世纪作坊、行会与匠艺再到西方近代的工匠,特别是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匠艺与劳动理论的梳理,并结合西方现代职业、工作和劳动研究,为大家展现了一幅西方历史文化中工匠研究的生动图景。在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的当今智能社会更加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可使智能产品更专业、质量更精细,而且还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的软实力。手工和匠艺劳动能带来专注、兴趣、活力、创造、乐趣,是疗愈社会的一剂良方,弥补社会快速发展给人性带来的缺憾,让人重拾安静与踏实,通过弘扬工匠文化,可以再造国民创造力。

最后,田田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对于曹凤月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概括和评价,田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手工劳动的体会和感悟。田老师认为,曹凤月教授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担当,围绕工匠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旁征博引、史论结合、娓娓道来,深刻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曹老师的讲授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又有生动活泼的案例故事、还有朴实亲切的体验感悟,为青年学子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打开了一扇西方文化历史的新窗口,为弘扬工匠文化,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国民创造力提供了指导借鉴。

本次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丰富并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