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力度,创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讲堂”教育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社会矛盾与公平正义》等系列讲座。今年下半年,在高校全面返校复学的背景下,2020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讲堂”系列讲座继续举办,今天刊发第一讲的内容。
2020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讲堂”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我校举办
2020年9月24日下午,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的校级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讲堂”(第一讲)在校本部闻道楼508教室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文艺之声著名主持人马宗武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应邀作了题为《通过阅读找到通往未来之路》的专题报告,来自校内近100名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学校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冬梅教授主持。


专题讲座主讲人简介:

马宗武,曾经是新疆的一名汽车修理工,如今是中央台的著名主持人。供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文艺之声。主持文艺之声读书节目《品味书香》,中国之声晚间节目《千里共良宵》,曾获中央台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被北京国际图书节组委会,评为北京国际图书节形象大使,每年主持读书活动近百场。2018年5月,推出个人首部随笔集《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2020年8月出版作品《名著朗读者——与不可能相遇的人相见》。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评委,“劳动筑梦”全国职工演讲比赛评委。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广播主持、播音、朗诵、阅读推广等方面。
讲座中,马宗武老师用他朴实无华、浑厚深沉的嗓音,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汽车修理工如何通过阅读找到通往未来之路的奋斗经历和心路历程。一个从故乡的戈壁滩走到繁华的京城,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年轻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家电台站稳脚跟,他认为全部依赖于他坚持不懈的读书,在阅读中不断汲取养分,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他勉励同学们,一定要养成持之以恒阅读的习惯,选择对自身成长有益的书,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有价值,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找到自己未来的路。


在互动交流问答环节,马宗武老师现场为大家朗诵了一段自己的作品内容《哪有什么顺风顺水,都是跟命运死磕》,赢得会场一片掌声。马老师的讲述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与会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书读得越多,越痛苦”“如何理解看待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阅读”等问题,马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一一作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总结环节,杨冬梅教授对马老师表示感谢!她说到马老师作为国家级广播电台的专业主持人以深沉、醇厚的嗓音,成熟、温暖的主持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今天马老师讲述的奋斗经历和励志故事,大家受益匪浅。马老师这次来我校就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过程来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喜欢书,亲近书。她对在场的同学们提出希望:学习认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养成终身学习终身阅读的习惯。今天,马老师和同学们的这堂思政课,起到了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积极作用,让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我们体会到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的课。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