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里的小人物

发布时间:2019-10-15 08:50:00

微信图片_20211012151231.gif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无数伟大的人物,他们名垂千古,被世人所铭记。而历史里的小人物却总是被悄无声息的埋没。但本片《那些女人》讲述的却是时代里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伟大,即使他们从未被记得。



《那些女人》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南通,主要描述了一群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女人团结抗日,最终成功烧毁竹篱笆,打破日军封锁阴谋的故事。片中并没有历史上著名的抗战英雄,而是从普通的小人物入手,例如本片中历经丧夫丧子的水芹娘、为会馆打工的江家嬢嬢、风尘女子惠姑娘、致力抗日的女学生张家大小姐、被迫为日本人跳舞的刘家少奶奶小玉、卖开水为生的开水西施、一直帮助水芹娘的铜匠嫂嫂等。这些女人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导演却从细节入手,细致入微的描绘了这些市井小人物的形象。影片通过一群女人买雪花膏的语言和动作,潜移默化的交代了一群女人不同的性格及身份,我认为这是本片中最精彩的部分。特别是水芹娘在与惠姑娘对话中的那一句“你劈竹子不要带到笋”巧妙的刻画了一个质朴更爽,有一张“不饶人的利嘴”的乡下女人形象,同时也为水芹娘和惠姑娘的矛盾埋下伏笔。片中人物对话带着些许的南通方言,也使得本片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本片延续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传统,通过倒叙的手法,以水芹的口吻细致的讲述了这些女人的一生,交代了她们的最终结局。但我却最欣赏本片中的两位人物:水芹娘与惠姑娘。在我看来,水芹娘在面对丧夫之痛时,并没有永远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而是在生活的压迫下迅速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她放下了一切。担水、倒马桶,以及被别人诬陷后丢了差事,不得已收敛尸体,她都毫无怨言的干了。即使是在面对儿子的死亡时,她也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将丧夫丧子之痛转化为抗日的动力。在最后火烧竹篱笆的那一刻,她像发了疯一样死命的扯开日军旗,对日本人的痛恨终于好好的宣泄了出来。水芹娘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妇女,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代表了抗日战争时期女人的独立与坚强。而惠姑娘却水芹娘却是不同的形象。她是个妓女,一个靠卖身糊口的女人。她受人唾骂,与水芹娘矛盾重重。但是却依旧在最危急的时刻为了救水芹被日军带走。她手无缚鸡之力,却依旧在最后为抗击日军献出了生命。用片中她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身子脏了,心不脏”足以概括她的一生。是啊,即使身体千疮百孔,可她的心永远都是最干净的。惠姑娘是那个时代里最悲情的代表,即使被摧残的不成人样,可是她永远都心怀着家国情怀,永远都不曾忘却。水芹娘与惠姑娘都是这历史长河里被埋没的小人物,可是她们所做的一切,她们创造的伟大,她们的美好品质却永远都不会被忘记!



其实,《那些女人》之所以能够如此的打动人心,将女性的美好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因为演员阵容的强大,多位老戏骨的参演,更是因为该片历经剧本易其稿,创作期长达十年。十年磨一剑,自然大露锋芒。不仅如此,影片中适时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奏响的乐曲,也为影片渲染气氛增加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由真实故事改编:1943年,日军用50多万根毛竹在南通构筑起20余里的竹篱笆封锁线,然而新四军和当地居民合作,一日之间让竹篱笆成了灰烬。该片也适逢世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上映,不仅契合了时代洪流,也为民众敲响了警钟,国仇家恨,没齿难忘。

在我看来,《那些女人》是一部女人的史诗,虽然在影片的结尾,除却水芹以外的女人都为了火烧竹篱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们不仅仅是个小人物,更是巾帼烈女。她们彰显了中国女人的美好品质,对新时代的女性也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

虽为女儿身,却有大义魂。那些女人,是时代里的小人物,却做了时代里最伟大的事。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