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返乡故事”主题实践活动
二等奖作品
作者:王奕轩
PART.01:梦幻之夜
在北京的深夜,城市即将归于寂静的时候,有一处地方却躁动不安,动感的音乐持续了数个小时,在人群的喧闹中,人们自发地围成一个圈,等待着一场秀的开始。
伴随着梦幻般的灯光开始闪烁,从一个不起眼的出口,十几位“奇装异服”的模特穿过人群,走进中央摆出不同的姿势。每一个模特都身着不同的风格的服装,伴随着聚光灯的照耀和摇滚乐的旋律,这场秀来到了它的最高潮。
模特们有的打扮成魔鬼的样貌,有的身着一对巨大的翅膀,有的被黑色的胶衣覆盖全身,有的被不同的配饰包裹,十几位模特亮相的瞬间,顿时引起了全场的轰动。
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有一位看上去更“奇怪”的男性走进场中央,他高举酒杯,环顾四周,冲着周围的躁动的观众们宣布:
“本场胶衣走秀开始!”
深夜已然降临,城市已然沉睡,而在北京朝阳区的pillbox青年社区内,一场以“朋克”“地下文化”“胶衣走秀”为主题的秀场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沉浸在多巴胺和酒精之中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属于每个人的“梦幻之夜。”
走秀现场的部分模特合影
北京,一座看似规整、传统甚至有些守旧的城市,却在城市的不少角落,上演着充满“现代”“反叛”“摇滚”的活动,在这些角落,为人们演绎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展演,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的背后,似乎都离不开一个组织——北京本土地下文化厂牌“無限開發”,在这个厂牌中,真正的活动主理人和策划者,名为老杨,而方才活动中冲上秀场中央宣布活动开始的男性,正是老杨本人。他作为厂牌的主理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北京各个地方组织过各种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地下文化活动与秀场。笔者在与老杨的逐步深入的接触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了许多过去不曾听闻过的“地下文化。”并且在跟随老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逐步揭开了这些地下文化圈子的真实面纱。
PART.02:初见老杨
第一次与老杨见面,是因在网上发现了他组织的活动秀场,在充满奇特与神秘的色彩之中,笔者向老杨发出邀约,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活动的内容。我们约在南锣鼓巷的一处酒吧见面,初见时,老杨稍显腼腆,只是冲我轻轻地点头致意,来到灯光下,竟惊讶于老杨不寻常的外貌,耳朵,嘴角都被穿上钉子,大面积的纹身显得格外显眼,一身黑色的胶质皮衣仿佛更彰显了此人的不寻常。四顾无人之际,老杨娴熟的点上一根烟,用他那满是纹身痕迹的双手掐灭烟头之后,轻轻点头示意我可以提问了。
老杨分享在社交媒体的照片
“生人勿近”,是我初见老杨时对他的第一印象。
我有些谨慎地询问了关于老杨身上的钉子与纹身的事情,同时,我也对他的人生经历展现出了兴趣,在简单的寒暄过后,老杨又点着一根烟,开始向我讲述他的过去。
老杨说,自己出生在一个极其传统的家庭,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守旧,保守,传统为主,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在懂事成熟之后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和身边人不同。
“我初中那会的理念,就是坚定的要与其他人不一样,别人都做的事情我偏不做,我就要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
说着,老杨翻开他的嘴唇,展示了他的唇钉,同时,轻轻侧过头来,略带炫耀似的展示着打在耳朵上的数个耳钉耳环。
“初中的时候偷偷去做了第一个舌钉,当时还担心我妈发现,我就想办法藏起来,一离开家我就又把钉子露出来,一来二去我真瞒着我妈,中途还又打了好几个钉子。”
这也是老杨“反叛”的开始。
渐渐地,伴随着老杨年龄的增长,身上的纹身和钉子也越来越多,不同造型不同含义的纹身悉数出现在了老杨的身上,然而,仅仅是如此,或许还不够“反叛”,上了大学的老杨开始尝试着做一些与众不同的活动。
“从小家庭传统守旧的环境让我不断地寻求不同和突破,上了大学就开始慢慢地接触国外的音乐,包括地下摇滚,朋克等,这些东西在国内不算流行,算是小众的娱乐方式,我慢慢地就开始沉迷于这些。”
大学开始,老杨开始身体力行,去学习,接触各种地下文化,并以此为“反叛”的标志,而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或许就是来自其他人异样的眼光,老杨表示,大部分人感到不解和疑惑的,就是自己的这身装扮。
“既然自己要玩这些,要投身于这些文化当中,那必然就面临着和主流与传统的不一致,所以我觉得其他普通人觉得我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当然,我不会因此而改变我自己的行为,我并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且一直以来,我都不希望自己做一些随大流的事情,我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不一样来。”
伴随着和老杨交谈的深入,生人勿近的第一印象也逐渐被打破,他从他的儿时经历讲起,再到自己一直秉持的“与主流不同”的观念,在老杨清晰且充满逻辑的讲述中,一个极具行动力且做事标新立异的人,呈现在笔者面前。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需要按部就班的做一些事情,然而对我来说,我一定要打破这个束缚,纹身也好,在身体各个地方打钉子也好,乃至于去玩朋克和地下摇滚,都是我要做出‘差异化’,把自己标榜得和他人不同。我不希望做一些大家都在做的事儿”
老杨说罢,又点着一根烟,吞云吐雾之间,老杨开始追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
PART.03:从业高光
老杨说,在做地下文化活动主理人之前,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
“你们肯定都很难相信,我之前做过人民教师,做过杂志摄影,做过时尚买手,还做过酒店管理。”
在老杨丰富的从业经历里,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作,让老杨拥有多元的视野,拥有更高的接受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各种不同。
“我做过的每一项工作,基本上都能够凭借我自己的能力将他做得很好,比如杂志摄影和酒店管理,在单位的工作我已经完全熟练掌握,职位和晋升空间于我而言也是很丰富的,同时,在十几年前,我就能拿到能够让我生活富足的工资。但是后来,这些工作在我做一段时间之后,我都辞掉了,原因依旧是,这些工作做到后期同质化太严重,每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想再尝试一些不一样的。”
在反叛心理的驱使下,老杨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最终,为了将自己心中的所想和热爱给体现出来,老杨开始筹备活动,聚焦于“地下文化”与“朋克”,在北京各个地区开办活动与秀场,这样的活动也为一些人所推崇,形成了特有的地下文化圈,纵然过程中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活动一度中断,但是在此之后,活动依旧有规律的开展,逐渐地,老杨的厂牌“無限開發”逐渐形成了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独一档的地下文化厂牌。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的活动不正规,经常和酒吧夜店关键在一起,其实,我们的每一场活动,无论是模特还是来玩的观众,都有很强的边界感,我们活动的宗旨一定是遵纪守法,除此之外,向大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文化创意,同时也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老杨组织的活动常常涵盖了某一个特定的主题,而并非常规的酒吧夜店一样喝酒蹦迪,这些活动主题都代表着地下文化或朋克的某一种要素,传递着特殊的内涵。
在“胶衣走秀”的活动现场,老杨就告诉我们,胶衣的特质是追求一种极致的包裹感而并非暴露,这样材质的衣服包裹着身体,会让模特有一种安全感,在紧致的外表下,我们想传达一种“人最终都要回归母体,再次被包裹”的理念。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擦边与色情走秀,很多活动也被不少人拿来与色情挂钩,实际上这些活动取决于不同人的接受度,对于我们而言,这就和大众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引起追求反叛的人的喜爱。”
因此,在老杨看来,这些活动还有一层意义就在于冲破一些传统的观念乃至偏见,允许一些标新立异的妆造乃至行为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老杨举办活动的现场一角,有不少亚文化及朋克元素的海报
“这个世界一定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推崇传统守旧的观念,同时也不排斥一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文化形式。”
老杨此刻指着自己说道,很多人会认为老杨的打扮和造型就标志着老杨的性格是反叛和难以接近的,而实际上,老杨告诉笔者:
“我私底下特别喜欢阅读中国传统的书籍,甚至能够从一些传统的文化中找寻到一些活动的灵感。”
若人们仅从外貌来评价老杨,一定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真正想要了解一个人,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相处与交流,才能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反叛的外表只是一个方面,一颗不羁与自由的内心,或许是人物的深层。
根据老杨的介绍,他们的亚文化厂牌“无限开发”,为相关亚文化的线下交流活动策划与推广组织。依托人脉资源,围绕文化打造全新概念的立体服务,核心团队由国内顶尖创作团队,艺术家,知名流量ip主组建,高校的策划执行团队。围绕文化,将亚文化艺术与独立音乐元素融合,从初始创意到呈现,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将每一种内涵文化通过线下交流形式有效输出给相关爱好者及圈内从业者。
“打破偏见一定是第一步,拥有标新立异,不从众的想法才是后续,而我们無限開發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成为标杆性的地下文化厂牌,也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努力运营。”
逐渐深入了解老杨的同时,他也带领笔者参与了几次他组织的地下文化活动,也让笔者在现场见识到了北京的地下文化全貌。老杨表示,这其实也算一种行业,一种工作,里面的参与者都算作劳动者。
在胶衣走秀开始前的彩排阶段,老杨作为活动主理人奔波在场地的各个角落,与摄影、模特、DJ沟通活动正式开展的各项安排。从模特的走位,摄影的机位架设,到DJ的音乐与灯光控场,老杨都在尽力地安排,力求将各个环节做到完美。
无论是作为活动主理人还是劳动者,老杨所展现出的,不仅仅有地下文化的反叛,同时还有作为从业者的严谨与责任,规避每一次失误,踩好每一个点位,调试好不同的设备,带动好活动的气氛与节奏,老杨都亲力亲为,势必将“無限開發”的每一次活动做到最好。
“活动虽然代表着反叛与地下,但是在筹备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把所有的前期工作做好,这是在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反叛是精神,不代表就随意对待工作。”
伴随着最后一次彩排的结束,老杨退到舞台的一旁,随即开始迎接观众入场,伴随着灯光和音乐的回响,無限開發的又一次活动如期进行着。
老杨静静地守候在场边,观察着活动的过程,笔者在一旁又观察着老杨,此刻,老杨不仅仅是那个生人勿近的“反叛者”,更是一名工作有条不紊的“劳动者。”
PART.04:冲破偏见,拥抱自我
与老杨相处的一段时间以来,先前树立起来的偏见也悉数被打破,纹身和穿孔,摇滚与朋克这些元素并不代表着大众眼中的“坏”与“犯罪”,在老杨的影响下,笔者见到了众多热爱地下文化的人,他们或许都有着奇特的装束,不常见的纹身,随处可见的穿孔,但是他们也展现出礼貌,从容,温和乃至丰富的学识。
“很多人纹身穿孔,乃至享受这些文化,都是对自我的进一步认识,包括我也是一样,我穿孔,纹身,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更能满足我心中的那个自己。”
老杨讲述之余,笔者自己也不禁感到些许惭愧,从前对于这类人群建立起来了很多不好的刻板印象,而正是亲自走进这些群体,和他们中的“典型”深入对话交流,才能逐步发现,他们也只是一群追求自我的普通人。
或许普通大众用买衣服,玩游戏,学知识来拥抱自己,那么对于老杨以及这些“埋藏”在城市角落的地下文化热爱者看来,纹身,穿孔,听摇滚乐,做活动,同样也是拥抱自我,追求更好的自己的一种表现!
“我们确实自称朋克,我们也做许多为常人所不知的活动,现在不少人也有这方面的追求,但我始终认为,你的反叛并不代表着你一定要在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去叛逆,也不必为了彰显个性而去违背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原则,相反,我们反叛是拥抱自己,消除大家的偏见,依据自己的内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才是朋克真正应该去做的。”
老杨如此说道。
反叛但不叛逆,不羁但不违背,小众但并非见不得光,老杨作为北京地下文化的一位代表人物,在消除大家的偏见,让地下文化蕴含更多的内涵方面不断努力着,时至今日,他仍带领着無限開發团队,仍旧坚持做着各类活动,在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不断丰富着一座城市的多元文化。
最后一次见到老杨,是在一场活动的尾声,模特和老杨的朋友们簇拥着他,此刻,他充分发挥着他的领导者才能,招呼着大家过来一起合影,此刻已经是北京的凌晨,寒风却也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老杨在人群中高喊着厂牌的口号,在欢呼声中快门定格,活动也宣告结束,而老杨留给笔者的印象,也久久不能磨灭。
老杨与小粉丝的合影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如果你用心聆听,就会捕捉到某些角落传来的摇滚和律动,那是不羁灵魂对生活的别样咏叹。亚文化,绝非对主流的“离经叛道”,而是社会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一抹异色,它是年轻人探索自我,表达个性的密语。在北京这方文化厚土,有太多值得开发的空间去留给他们探索。当我们超越传统的刻板印象,带着包容和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会发现它们的错落音符,奇装异服,会成为这个时代多元化的一个新符号。老杨是如此,热爱并投身其中的人们,亦是如此。
后记
选到老杨作为这篇文章的主角,来源于年底的某次课程拍摄,和团队一起经历了初识老杨到熟悉了解北京地下文化圈的全过程。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看,与老杨的多次接触也代表着自己认知和对这个群体印象的转变,从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到了解到实际情况后的真实感悟,期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老杨是一位极具个性却耐心温和的人,在面对我们的采访和不解,他也极尽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并且在平台上他称呼我们为“新青年。”他带领我们领略了丰富多元的北京地下文化,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个圈子里的从业状况,乃至于摆正心态去看待老杨,会发现他也是一位勤勉努力的劳动者。
只有亲身参与到自己过去未知的领域里,才能够对一些新的文化和人有全新的认识与理解,我想,和老杨的相处以及个人对老杨态度的转变,就深刻地体现出来了这一点,也彰显了认识未知事物亲力亲为,俯下身子去了解的重要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系学生媒体
编辑:徐英淇
审核:邱乐丹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