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进行时:
日式电影中的
春日物语
一年好景当春日,银幕上的春天在不同导演镜头下呈现了美美与共的和谐。日本电影对春日的捕捉始终带着独有的审美视角,这份敏锐是导演编织光影美学的关键。在樱花纷飞的光影絮语陪伴下,让观影者走进春日,走进电影,走进岛国文化,开启一场与自我、与春天的私密对话。
《澄沙之味》
图源网络
影片开头,春和景明,樱花烂漫,电影镜头跟随一位名叫德江的老妇人停留在了铜锣烧专卖店门前。“铜锣之春”的店长千太郎正沉浸在工作中,在店内常客若菜的提醒下注意到了老人的到来。德江表明拜访目的后遭到了千太郎拒绝,毕竟没有谁想招聘一位手脚不便的高龄老人。被拒绝的德江并没有气馁,二次拜访时带来了自制的红豆馅儿,美味的馅料折服了千太郎,他破例留下来这位“特殊”的店员。老妇人成为了“铜锣之春”的一员,和千太郎、若菜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德江的麻风病史被流言传得沸沸扬扬,铜锣烧店生意也一落千丈,千太郎迫于店主压力解雇了德江。在若菜的鼓励下,陷入迷茫的千太郎和若菜踏上了去往麻风病疗养所的电车。三人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生的救赎。德江离世后,若菜重回高中继续学业,千太郎也走出不堪回首的过去,在樱花满园的公园中,充满希冀地喊出“铜锣烧,来尝一尝吧!”
樱花·铜锣烧
《澄沙之味》
图源网络
电影完美融合了从铜锣烧店向麻风病疗养院的空间转变。导演用近乎纪录片的方式细致拍摄了德江带领千太郎制作红豆馅的过程。德江视角下,红豆和糖融合的过程叫约会,蒸煮豆子的过程则是招待远道而来的旅人,红豆经过挑选、清洗、蒸炖等一系列流程后,成为了秀色可餐的馅料。当关于麻风病的流言蜚语蔓延,电影镜头逐渐转向疗养院,关注到20世纪麻风病隔离政策下麻风病人不堪的经历。“我们想要活在阳光照耀下的社会中”不仅是导演想传达的立场,也是千千万万因为麻风病受到歧视的病人的呼声。
影片最后,录音磁带中传出德江温暖的嗓音:“我们被生到这个世界上,去看,去听。因为如此,我们不用去成为某个人,我们自己有自己生存的意义”。春天除了樱花,还有金色的铜锣烧和香甜的红豆馅,月光透过森林投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指引着迷茫的人寻光前行。
《小森林冬春篇》
图源网络
电影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市子因无法适应大城市的快节奏、高压生活,选择回到老家小森村的故事。小森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某个小村落,是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村子,留在村里的只剩下大批老年人。然而,对于厌倦了城市纷繁喧闹的市子,小森成为了心灵栖息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市子穿梭在稻田农场,在四季轮回中耕种、采摘、烹饪,逐渐放缓生活节奏,找到本心,修复了与家庭、自我的关系,完成一段独特的心灵之旅。
《小森林》又被称为日本美食电影,重视食物与情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母亲遗留的食谱的帮助下,市子复刻了许多小时候的味道:用黑米和南瓜改良出来的圣诞蛋糕、遵循童年记忆还原的纳豆味糯米团、辛苦制作而成的冻萝卜等。食物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资料,而是主人公返璞归真、对微小美好的感知力的承接点。在导演细腻的镜头语言下,蒙太奇式的四季变化将电影的美学造诣推到了一个新高潮,也正是在这样的小森村里,市子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
图源网络
“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有不同”。影片结尾,市子回到城市继续打拼,却再没有了初入社会时为了逃避压力而远离东京的想法,任世事喧嚣,螺旋式的成长历程教会市子于细微处感知幸福,于迷茫时探寻方向。
图源网络
《四月物语》
图源网络
《四月物语》以少女榆野卯月独自前往东京武藏野大学求学为主线,交织了琐碎的日常生活和青涩的少女心事。整部影片没有采取传统线性叙事方式,用很多碎片化的生活场景完成了女主角榆野暗恋的情节,形成岩井俊二标志性的超现实主义梦幻美学。导演岩井俊二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映像作家”,在他镜头语言下,暗恋的孤独美感是少女反复擦拭自行车的刻意安排,是书店假装翻阅书籍而目光游移的心不在焉,是聂鲁达笔下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榆野从未将这份感情宣之于口,这种留白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导演岩井俊二纯爱电影的核心魅力——含蓄。
同时,电影对色彩的极致运用也体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隐晦地为观影者了解少女心路历程助力。在北海道阶段,镜头聚焦在被白雪覆盖的家乡,冷色调的运用和极简构图勾勒出榆野迷茫、纯粹的内心世界。到了武藏野大学求学期间,书店的重逢在暖黄色灯光的安排下使少女的世界出现复色调的融合,少年干净的白衬衫叠加上窗外粉调的樱花,在榆野眼中绽出细碎亮光。
春·少女·红伞
《四月物语》
图源网络
“真是奇迹啊”“是爱的奇迹”榆野和导师的对话再次点明了“爱的奇迹”这一主题。四月樱花盛开,枝头垂落的粉色花瓣在风中盘旋成流动的光影,少女撑着红伞站在雨中,红伞和灰白雨幕形成高饱和度的对比,少女暗恋的压抑情绪外化成了雀跃的笑容,组成了散文诗的最后一笔。
SPRING
图源网络
银幕上的春天不会是单纯自然景色的搬运。“春天是神的诗笺,每一片花瓣都是未写完的句子。”从《澄沙之味》铜锣烧店门前烂漫的樱花树,到《小森林冬春篇》下田园诗般的春耕画面,再到岩井俊二镜头里撑着红伞奔跑在樱花雨中的少女,日本导演运用自己对美学的独特钻研刻画了一帧帧诗画般的电影镜头,使得电影不是简单的风景复写,而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春日的美也就交织其中了。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