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新声丨荒诞三部曲:生命的力量在于反抗

发布时间:2024-05-31 08:00:00

在隆冬,

我终于知道,

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Au milieu de I'hiver, j'apprenais enfin qu'il y avait en moi un été invincible.

“现在我们看穿了生命荒诞的本质,我们不再执着于某个山顶,不再执着某种更好的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生命体验,体验更多,而不是体验更好,我们以一种澎湃的激情投身于生命本身,而不是追求某种结果。这就是我们反抗的方式。”

——阿尔贝·加缪

音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H8o0NefIP5GkCbAXkSI9A


阿尔贝·加缪创作的“荒诞三部曲”写尽世间荒诞,看似在抨击与批判这没有意义的世界,承认人的一生是无意义的,实则最终走向积极,以积极为底色,在虚无中找寻人的价值。他的态度从来都不是悲观的,而是鲜活的,充满希望的,鼓舞我们以不服输的抗争精神直面悲惨的人生。他是荒诞世界的反抗者。

L'Étranger

《局外人》

哲学判我无罪

道德判我死刑


图源网络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搞不清。”小说开篇便以冷静到冷漠的语言给人当头一棒。故事的前半部分从默尔索母亲的去世开始讲起,以默尔索的日常生活为主线,穿插他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人的审视;故事的后半部分以默尔索因过失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被送上法庭开始,写了众人因这场案件而产生的交锋,辩论过后,默尔索最终被判处死刑。

世界是荒诞的,这种荒诞贯穿了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默尔索的行为是荒诞的,他过失杀人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太阳炙烤下他的精神开始摇晃,于是“在厄运之门上急促地敲了四下”;法庭的审判方式是荒诞的,那些自诩崇高的人将默尔索由“过失杀人”推到“预谋杀人”的过程,仅仅是因为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无动于衷;社会是荒诞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理解与不宽容,于是人们将不符合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的默尔索判了死刑。



图源网络


面对这样荒诞的世界,默尔索并非无动于衷,他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荒诞。默尔索的抗争是沉默而有力的,他始终未曾为自己辩解,面对律师的询问他不愿过多回答,因为他认为“这些话用处不大,懒得去说”;在法庭上他任由各方争论,自己却不发一言,他始终游离于这场审判之外,以冷静又犀利的眼光观察着这场争论中的所有人。但是他的抗争是有力的,在律师让他不要说出葬礼上的真实感受时,他坚定地说不;在法官质问他时,他也未曾改变回答;哪怕神甫企图净化他的心灵,他仍旧不愿改变。他拒绝与这样荒诞的世界同流合污。

默尔索反抗的方式是“真实”,却也被“真实”杀死,他将真实贯穿了自己的一生,以绝对不屈的姿态笑对死亡,蔑视荒诞,战胜荒诞。从某个角度来说,默尔索是一个英雄,他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于是以理性又冷漠的态度将自己剥离这个世界,冷眼旁观,成为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社会是荒诞的,于是我冷眼旁观;法庭是荒诞的,于是我拒绝表态;“我”是荒诞本身,于是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流于庸俗,不与荒诞同路,默尔索以战胜者的姿态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生命的力量在于反抗,在死亡面前,默尔索仍旧坚持自己,用真实反抗着这个荒诞的世界,拒绝被荒诞同化,以死亡为代价直面荒诞,他为真实高歌,为反抗高歌,为生命高歌。

Le Mythe de Sisyphe

《西西弗神话》

冲向山顶的斗争,

本就足以充实一个人的心。


图源网络


还未读书,关于西西弗神话的压力已带着重复、乏味、暗无天日、痛苦的味道扑面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神话中的西西弗因为触怒众神而被惩罚将巨石推上山巅,但因巨石太重了,每到山巅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西西弗便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项工作:上山、下山、再上山。繁琐、窒息、重复、灰暗。这项工作一眼望不到头,诸神让西西弗的生命在这样完全无意义的工作中消耗殆尽。

虽然本书命名为《西西弗神话》,但是加缪对神话本身的讲述只占据很小一部分,全书的主体为加缪的哲学随笔。他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而西西弗的神话像是他推理后的收尾——由哲学推理走向具体事件,由抽象概念走向具体的人。加缪自己总结说:“我从荒诞中得到了三个结果:反抗、自由、激情。”人是情感的载体,是存在于世间的生命体,是一切可能与无限的集合,因此加缪以人来收尾,将荒诞之感推入高潮后又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遐想。


图源网络


加缪肯定了西西弗推巨石上山的这项工作,他称西西弗为“荒诞英雄”。众神本以惩罚西西弗来训诫世人,好让世人知道忤逆神的下场,但是加缪偏偏推翻了这一结果,他告诉众人:西西弗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在于思考,在于斗争。他在下山的这段路有了思考的时间,于是他便是幸福的。巨石是属于他的,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西西弗在暗无天日的工作中坚持不懈,他始终没有放弃与众神斗争,他在荒诞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将生命的价值建立在虚无的废墟之上,自荒诞中涅槃,以不屈的斗志向荒诞抗争。


图源网络


“每一分每一秒,他离开山巅,渐渐往诸神的巢穴里走去时,他是超越于他的命运之上的。他比他的巨石要坚强。”

CALIGULA

《卡利古拉》

“是的,当时我想要月亮。”


图为《卡利古拉》剧照,后同

图源网络


君王卡利古拉的情人死后,他突然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他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世界是荒诞的。如果意义是人创造的,那么人终有一死,人死后意义便会消散,世界又重新陷入灰暗。于是他性格大变,他开始大肆杀戮,他试图碾碎世间一切价值:伦理、亲情、友情、宗教……他不愿让世人再活在浑浑噩噩之中,他试图把血淋淋的真相剖开给世人看:看呐!这个世界是没有价值的,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当一切都消散后,就看得到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了。

卡利古拉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蔑视荒诞,他是帝国唯一自由的人,他高高在上——

“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


图源网络


他以孤独而又惨烈的方式对抗荒诞,他是命运的斗争者,他是荒诞的反抗者,他不屈于虚无,他企图留住价值——

“我要让天空和大海浑然一体,要把美和丑混淆起来,要让痛苦迸发出笑声!”

“我要将平等馈赠给本世纪!”


图源网络


但是他过于迫切地想让人们看透世界的本质,于是他的行为近乎疯癫,他无法得到世人的支持,他被世人看作荒诞者,他成就了悲剧,他成了他所反抗的一部分。终于,他被众人所杀。

但是他没有死,他在结尾高声呐喊:

——“历史上见!卡利古拉!历史上见!”

——“我还活着!”


图源网络


卡利古拉的呼喊,是生命在高歌,是生命在发出不屈的呐喊。加缪并没有在这部戏剧中告诉我们该如何对抗荒诞,可是他说“我还活着”,卡利古拉并没有真正死去,他总有一天会回来,会带着对荒诞的蔑视,带着不容拒绝的抗争重新回到每一个人的心头。


加缪的文字冷静又理智,他塑造的世界荒诞且灰暗,但是我们能从他充满克制的文字中感受到力量,那是一种面对绝望却奋起反抗的勇气,支撑我们在虚无中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

不论何时加缪的文章都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日复一日的上学、工作,机械般的运转看似无意义,可是在与生活抗争时便已经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加缪说:“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恰恰是一个开始。”我们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荒诞,才更加把握每一个当下,才像西西弗一样,不对绝望屈服,不安于现状,不顺从于命运,坚决反抗荒诞。战胜绝望的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值得被歌颂。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