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短评
成都动物园速速响应体重管理年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成都动物园黑豹“肚子大到拖地”,看着走路很困难,旁边金钱豹也是如此,怀疑是生病或场地狭小所致。3月10日,动物园回应称,动物太胖“主要是吃得太好了”,不是生病也不是场地狭小,目前已经安排它们减肥。(3.10封面新闻)
短评:
网友:“还招动物吗?”
女生爆改司机师傅头像
3月9日,广东深圳,女孩打车发现司机头像有点吓人,主动帮师傅重新拍照换头像。女孩称,司机师傅是真的觉得那个头像很酷很帅,她们就和师傅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害怕,就提出重新帮他拍一个,虽然师傅长得凶凶的,但实际人特别好。(3.10九派新闻)
短评:
女生一出手,成功让头像“改邪归正”。
相亲视频造假闹剧
2025年3月,一男子发相亲视频称自己“在太原省级机关工作、年收入大概35到40万”引关注。3月10日,记者从山西太原警方获悉,视频系虚构摆拍内容。2025年3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经依法调查,该视频系外省某“恋爱科技”有限公司为实施网络引流牟利,通过虚构事实、招募人员、编造身份信息等手段策划制作的虚假内容。(3.13人民网)
短评:
真是把相亲视频拍成了“职场爽文”。
美国人开始吃快递盒里的塑料泡沫
最早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吃塑料泡沫的人是Payton Thompson,一位21岁的戏剧专业学生。在2019年,从她的大学教授那里得知,某些填充泡沫是由可食用材料(如淀粉)制成的,于是尝试食用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相关视频。她在视频中展示了吃这些塑料泡沫的过程,视频前后共吃下大约 15-20 个,并描述它们的味道类似于“去掉调味的芝士膨化食品”。不过,她自己也承认这是极限了,结果还是吐了。
(3.12澎湃新闻)
短评:
本以为是黑暗料理,结果是误食“膨化淀粉”。
消防员救出话痨羊被一通跨语言输出
“别哭别哭!“咩!咩咩!”
“谁家的羊?”“咩!咩咩——”
近日,湖南邵阳,消防员从火灾中救出一只“话痨”小黑羊,被一顿跨语言狂“咩”倾诉。(3.12央视新闻)
短评:
消防员火场先救命再话疗。
男子酒驾自首
2月28日,湖南岳阳一名男子竟酒后驾车到岳阳交警岳阳楼大队“自首”。当晚,交警便对“自首”的男子谭某进行呼气酒精测试,结果为148mg/100ml,涉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后经医院抽血检测,谭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77.32mg/100ml,已达到醉驾标准。
谭某称,晚上8点喝了几瓶啤酒,又因为和老婆吵架,随后开车去买烟。在开车路上,谭某越想越烦躁,不想回去了,于是选择“投案自首”。目前,谭某已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谭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12光明网)
短评:
男子:“和老婆吵架了,我要坐牢‘静静’。”
老板为抓包迟到员工早早到岗
2025年3月11日,浙江某公司老板为抓“迟到大王”员工,凌晨5点蹲守公司,手机录像、卡点计时,老板也是煞费苦心,早早到岗亲自取证。(3.13映象网)
短评:
考勤制度成“职场谍战剧”。
新闻快评
文都教育回应“周思成被造谣”:已开除涉事员工
3月10日晚,文都教育发布关于个别员工不当言论的声明。声明称,文都教育从未组织、授意任何员工针对周思成老师发表任何不当言论,个别员工在个人社交圈内发表的与周思成老师有关的言论,绝不代表公司立场。因涉事员工的行为已与公司倡导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且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司将依据内部管理规定,对涉事员工进行开除处理。
3月10日,周思成微博发文怒斥“文都教育让员工刷屏来造自己黄谣”。周思成称,文都教育要造谣来让自己身败名裂,并称他们就是从法律和道德都毫无底线的一群人,“这样的人居然来做教育行业,简直令人发指”。
评论区有网友建议起诉,周思成回复“必须的”,疑似要用法律武器维权。此前,考研英语名师周思成发文质疑何凯文英语一成绩,登上热搜引发关注。3月6日,周思成以“周思成公开质疑何凯文英一89为编造”为题发文。3月7日,何凯文合作机构之一文都教育集团发布说明称,由于何老师非公司全职老师,而考试成绩等敏感信息需本人查询,公司也会积极尝试与何老师联系、核实该情况。本着对学员、家长及公众负责的态度,在事实真相经证实之前,公司决定暂停何老师参与的所有授课、讲座等一切合作。文都教育发布说明后,周思成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转发这一文件,并评论:消失的他。
3月8日,何凯文发文道歉,称实际成绩为71分,此前发布的89分成绩确系虚假成绩。随后,周思成发视频回应何凯文道歉,并写道“世界属于真实善良的人,希望凯文能真正改变自己,人生还很长!”(3.11九派新闻)
快评:
这场“成绩打假”事件,撕开了教育行业虚假宣传的一角。当教育从业者为了名利,连最基本的成绩都能造假时,公众对教育行业的信任基础便开始动摇。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名师”的成绩本应是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却被用来当作虚假宣传、拉踩同行的工具,这不仅会误导考生和家长的选择,还是一种对教育的亵渎。
而造黄谣事件,则将这场风波推向新高潮。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这种行为都冒犯了道德和法律底线。文都教育及时发布声明,称从未组织、授意员工发表不当言论,并开除涉事员工,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态度,但伤害已然造成。该事件反映出部分教育机构在员工管理和价值观引导上存在漏洞。教育行业本应是教书育人、传递正能量的地方,却出现如此恶劣的行为,这无疑给行业抹黑。
这一系列事件也凸显出了教育行业监管的不足。目前,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者的监管,存在着诸多漏洞。像何凯文这样的兼职教师,其成绩、资质缺乏第三方权威认证,仅靠自查和机构内部管理,难以杜绝造假行为。对于机构员工的言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员工肆意妄为,损害他人名誉,破坏行业风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业操守;教育从业者要坚守道德底线,以诚信为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监管部门需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对虚假宣传、造谣诽谤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提高违法成本;广大考生和家长也应保持理性,不盲目迷信“名师”和“高分神话”,学会辨别教育机构和从业者的真实水平。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杨铭宇黄焖鸡被曝"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
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2日下午,就“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等事件发布致歉声明,其中提到,对三家涉事加盟门店做即刻停业、永久关店处理。
致歉信全文如下:据新京报报道,3·15前夕,记者卧底杨铭宇黄焖鸡多家加盟店,调查中发现,门店员工存在将隔夜剩菜加热再卖,用色素掩盖变黑食材,并将有异味的变质食材清洗后再加工等行为。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
12日下午,中新经纬致电杨铭宇黄焖鸡官网热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已对这三家门店实施关停处理,永久关闭,同时在对全国门店进行深度自查、排查。(3.12澎湃新闻)
快评: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立身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希望在餐厅享用的食物新鲜、安全、卫生。而杨铭宇黄焖鸡加盟店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背叛。消费者花钱消费,本应得到健康与美味的双重满足,如今却面临健康风险,这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食物中毒、肠胃不适等健康问题一旦因食用问题食品引发,对消费者个人和家庭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从企业经营角度分析,此次事件是杨铭宇黄焖鸡品牌形象的一场灾难。长期以来,品牌依靠消费者的口碑与信赖逐步拓展市场,建立起庞大的加盟体系。但此次丑闻曝光,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瞬间崩塌,消费者的信任大厦轰然倒地。曾经门庭若市的门店,或许会因这一事件变得门可罗雀,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而品牌若想重塑形象,将面临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加盟管理失控是主因。在加盟模式下,品牌方与加盟店是利益共同体,但在实际运营中,杨铭宇黄焖鸡对加盟店的管控明显不足。没有严格的日常监督机制,导致加盟店在利益驱使下,肆意妄为,罔顾食品安全。在员工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健康证,使得卫生隐患从源头就已埋下。这反映出品牌方在加盟扩张过程中,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没有将食品安全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家加盟店和每一位员工心中。
杨铭宇黄焖鸡事件并非个例,整个餐饮行业都应从中吸取教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提高餐饮企业的违法成本。餐饮企业自身要强化自律意识,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断送企业的未来。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让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桂林一处文明公约现“热爱徐汇”,当地:已撤下并调查
3月9日,上海一位网友在广西桂林旅游时突然发现,一处市场内张贴的居民文明公约条款里竟有“热爱徐汇”,这把网友看蒙了。1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桂林有关部门了解到,已经撤下了这则公约,并调查其来源。
网友拍摄的照片显示,这则居民文明公约的内容一共28条,其中第二条就是“热爱徐汇”,在公约的底部还印着桂林两个部门的名称。网友在配文中写道:“在桂林看到热爱徐汇的标语,把我一个从上海来旅游的看蒙了。”“这算抄作业连别人学号都抄上了吗?”从照片看,这则居民文明公约上落满了灰尘,显然已经张贴了很长时间。
11日上午,桂林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网友反映的情况后,他们在一家市场的角落找到了这条公约,目前已经被撤下。工作人员还排查了周边,没有发现其他存在问题的公约。而这则公约与桂林当地公布的《桂林市民文明公约》不一样,工作人员正调查是谁制作并张贴的。(3.11澎湃新闻)
快评:
从事件本身来看,一份落满灰尘、显然张贴已久的文明公约,却出现如此离谱错误,实在不该。文明公约本是引导居民行为、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规范,理应贴合当地实际,凝聚地方特色与民众共识 。可这份错漏百出的公约,不仅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还沦为大众笑柄,损害了城市管理的严肃性与公信力。相关部门虽迅速撤下问题公约并展开调查,但这一事件背后的形式主义弊病更值得深思。这种不加思考、照搬照抄的工作方式,反映出部分工作人员对待本职工作的敷衍与懈怠。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文明公约的意义和价值,只将其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走走过场,完成形式上的张贴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契合当地情况,则全然不顾。
形式主义的危害不容小觑。在城市管理中,从文明公约到各项政策的落实,一旦被形式主义主导,不仅会浪费公共资源,更会让民众对政府工作失去信任,削弱政策的执行效力。长此以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也将受到阻碍。
杜绝这类现象再次发生,关键在于转变工作作风。一方面,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对待工作真抓实干,真正将精力放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民众上;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审核与监督机制,对各类文件、规范的制定与发布层层把关,一旦发现形式主义问题严肃问责。
希望桂林“热爱徐汇”事件能成为一记警钟,让更多地方在城市管理和基层工作中,远离形式主义,回归求真务实的正轨,切实推动城市的文明与发展。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