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看世界丨角马狂奔撞车长颈鹿竖起脖子围观

发布时间:2025-03-02 08:30:00


01女子不慎弄丢猪腿,找到时已被人腌制成年货

江苏常熟一女子在采购年货时,不慎将一条刚买来的猪腿落在了路上。由于猪腿价值六百元,女子选择报警求助。民警一番寻找,最终找到了捡拾猪腿的男子,然而此时猪腿已被腌制。不过女子并不介意,还连夸捡拾者手艺传统地道。(2.10山东商报)


短评:

这可真谓是“失而复得的惊喜plus版”啊。


02角马狂奔撞车,长颈鹿竖起脖子围观

近日,广东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内,一女生乘坐小火车逛园区时,正好遇到一群角马在园内撒欢狂奔。混乱中,其中一头角马撞上了一辆正在自驾游览的本田车,发出了巨大的撞击声,在远处都清晰可闻。巨大的声响成功吸引了在一旁悠闲散步的长颈鹿们。它们纷纷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像极了爱看热闹的 “吃瓜群众”,仿佛在说:“哟,这同事闯大祸啦!”(2.27羊城晚报)


短评:

果然“吃瓜”是不分物种的。


03男子花50元套圈被大鹅上了一课

近日,河北石家庄,专业套圈男子花50元套圈,结果被“摇摆大鹅”上了一课。只见大白鹅听到BGM一响,瞬间变身“摇摆鹅”,精准躲避套圈。当事人表示,老板称大白鹅从小就听歌被训练,500元都不卖。(2.26封面新闻)


短评:

这哪里是套圈,分明是在和“舞林高手”过招啊!


04春晚跳舞,工厂搬砖,还会“功夫”

自春晚登台“扭秧歌”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频频引发关注。2月25日,宇树科技发布新款功夫机器人——Unitree G1,竖拳横踢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网友感慨:“会做家务的机器人还要等多久?”对此,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透露,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将首先在标准化工业场景中落地。有专家预测,人形机器人走向家用市场可能还需等5年,价格可能在5万元这一级别。(2.26封面新闻)


短评:

网友:“5年后它5万,我月薪能不能也5万?”


05三百印度农民身穿神秘熊装

从2020年开始,印度悉迪佩特和拉基姆普尔·凯里地区的农民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猴子频繁入侵农田,破坏他们辛苦种植的作物。尽管农民们多次向村委会、区官员及森林管理人员提出投诉,但他们表示,相关部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猴子侵害村庄的问题。一位农民突发奇想,祭出"魔法打败魔法"的绝招。他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穿上熊装!毕竟如果猴子害怕大型掠食者,为什么不让自己变成一个“熊”来吓唬它们呢?不仅如此,巴斯卡的儿子和农场工人们也轮流穿上这套熊装,继续保护农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猴子们只尝试过一次进入农田,但在看到“熊”后,迅速撤退。巴斯卡的这个创新方法引起了村民们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效仿他的方法,穿上熊装来保护自己的农田。这一举动,不仅让猴子们不敢再轻易侵扰,也让巴斯卡成为了村里的“英雄”。(2.19澎湃新闻)


短评:

猴子:“这什么情况?原本以为是快乐干饭,结果成了“熊出没”大冒险!”


06女生路上随机挠陌生人火了

近日,河南一名女生在路上沉浸式挠陌生人火了,3000多人在线围观“挠人”。当事人称,村里的大爷大妈被挠得见怪不怪了。

(2.25封面新闻)


短评:

这就是得挠人处且挠人?


07老师的空气拔河法


近日,山东临沂,一学校组织拔河比赛。老师手脚并用为学生拔河比赛加油,在一旁“拉空气”式指挥,并果断喊出杀手锏“赢了免作业啊”以加油助威。(2.25央视新闻)


短评:

完全主打一个“人没上场,气势拉满”。


01韩媒:人形机器人“遛狗”让人感叹

韩国MT新闻网2月24日文章,原题:机器人群舞让人大吃一惊后,中国又让人感叹以“群舞”惊艳全球的宇树机器人这次又因遛机器狗成为热门话题。近日在上海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牵着自家四足机器狗“Go2”于展会现场散步的场景,再次令人感叹不已。


遛机器狗的“G1”是宇树科技的最新产品,高1.27米、重35公斤。“G1”不仅能够精准抓握鸡蛋、搬运重物,还可以完成“舞棍”等高难度动作。被“G1”遛的“Go2”机器狗配置了宇树自主研发的4D超广角激光雷达,最小探测距离为0.05米,可以实现全地形感知,并且能够拖动20公斤的重物。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迅速成为新兴增长领域,许多企业如小米、广汽、小鹏等纷纷宣布进军这一行业。(作者金在铉,任伊然译)

(2.25环球网)


快评:

韩国媒体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报道,聚焦于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遛四足机器狗“Go2”的场景,以及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的迅猛发展态势,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凸显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宇树科技的“G1”和“Go2”在上海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的亮相,无疑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生动体现。不仅展示了单个机器人的卓越性能,更预示着未来机器人在多领域协同作业的广阔前景。从工业生产中的复杂操作,到物流配送中的高效运输,再到家庭服务中的智能协助,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突破,为未来的产业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府的战略布局和大力支持。在政策引导下,中国不仅在固定工业机器人领域以42%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压倒性优势,还以此为基础,积极向移动式人形机器人领域进军。通过整合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中国逐步构建起了完善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业的升级发展。


同时,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进军机器人行业,如小米、广汽、小鹏等,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程。这些企业凭借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为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跨行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多元化创新,也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装备,其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实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也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和解决方案。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格局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是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机器人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引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潮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02在直播间买7件100%羊绒衫,实际上一根羊绒也没有


山羊绒产品,价格通常较为昂贵。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直播间带货的所谓“100%山羊绒制品”,售价却异常低廉。销售人员称,“正在清库存,只要一百多元,但质量可对标商场千元以上产品。”


为了验证销售人员的说法,记者从不同的直播间随机购买了7件宣称是100%山羊绒的针织服装,将其送往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却显示,7件样品均不含山羊绒成分:服装吊牌上标注“成分羊绒100%”的所谓羊绒衫,纤维含量实测为腈纶50.0%、聚酯纤维29.5%、锦纶20.5%,一根羊绒也不含。(2.25央视新闻)


快评:

在电商直播风起云涌的当下,直播间成为了众多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渠道。然而,深圳新闻网所报道的“直播间7件宣称100%山羊绒衫却无羊绒成分”事件,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对于直播带货诚信与监管的深刻反思。


从商家角度来看,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这些售卖虚假“羊绒衫”的商家,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违背商业道德和法律底线,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整个羊绒制品行业的声誉,使得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面临着消费者信任危机的连带影响,挤压了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


直播平台在这场骗局中也难辞其咎。平台作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有责任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和商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核。然而,部分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对商家的监管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履行审核义务,使得这些虚假宣传的商品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直播间。


面对直播间“纯羊绒”骗局,监管部门的责任重大。目前,对于直播电商行业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漏洞。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直播电商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在直播间购物时,不能仅仅被低价和主播的宣传所迷惑,更要学会理性消费,查看商品的详细信息,了解商家的信誉和口碑。遇到价格明显不合理的商品,要保持谨慎态度,避免贪图小便宜而遭受损失。


因此只有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平台运营、提高商家诚信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重塑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信任,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03因造成一男童死亡,全国禁售“眼球”软糖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4日报道,颇受青少年喜爱的“眼球”软糖近日造成一名10岁男童窒息死亡后,马来西亚卫生部下令立即删除宣传“眼球”软糖的网络广告,严禁在线平台和当地市场上销售该产品。


据报道,通过调查发现,相关部门在两个网络购物平台上发现了86个“眼球”软糖的广告链接。该国卫生部部长祖基菲里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让全国各地区卫生部门对实体店进行搜查执法,并没收剩余的‘眼球’软糖。”(2.25环球时报)


快评:

从产品本身来看,“眼球”软糖的设计或许初衷只是为了满足青少年追求新奇的心理,但其大小和形状却成为了致命的隐患。在食用过程中,软糖极易堵塞呼吸道,从而引发窒息的危险。这种忽视食用安全的产品设计,无疑是将消费者,尤其是缺乏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青少年,置于危险的境地。


在市场监管层面,此次事件暴露出诸多问题。尽管相关法规对食品的大小、形状以及警示标识有明确要求,但“眼球”软糖依然能在市场上流通,甚至在网络平台上大肆宣传销售。这反映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存在漏洞,对市场上的食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类危险产品的销售。而网络平台在其中也难辞其咎,它们未能充分履行审核义务,为不良商家提供了销售渠道,使得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能够轻易触达消费者。


商家的逐利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利润,不惜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生产和销售不合格的产品。他们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将商业利益置于首位,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眼球”软糖夺命事件并非个例,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多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产品审核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坚决予以下架处理。同时,商家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把产品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此外,家长和监护人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引导孩子正确选择食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眼球”软糖夺命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