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丨京剧

发布时间:2025-04-01 08:00:00

京剧

“锵锵锵——”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位画着红色脸谱的将军正在舞台上挥舞着长枪,一个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喝彩。这就是京剧,一门融合了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它也是被誉为“东方歌剧”的国粹瑰宝。

溯源京剧之魂


图源于网络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也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一支来自安徽的戏班——三庆班,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进京献艺。谁也不曾想到,这次演出竟成为了京剧诞生的契机。著名的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也陆续进京,与三庆班进京并称为“四大徽班进京”。故时有着“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这些徽班带来了南方戏曲的细腻婉转,融合了湖北汉调、昆曲、秦腔等多种戏曲形式。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孕育出了京剧的雏形。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艺术结构趋于成型,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名家流派


图源于网络


清咸丰年间,京城戏园的梆子腔里突然炸开了三声“春雷”。程长庚以其洪亮的嗓音和高亢的唱腔备受人们的欢迎,在唱《文昭关》时,他丹田气冲,台下观众不禁拍手叫绝。余三胜将汉调中的水磨腔揉进了西皮流水,一声“叫小番”勾住了无数人的心魂。张二奎一张口便是天子脚下的金声玉振,念白带有浓郁的北京韵味。这就是著名的“老生三杰”。

光绪年间,谭鑫培的“云遮月”嗓音横空出世,这位 “伶界大王”把青衣的婉转、老旦的苍劲揉进老生腔中,因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流派——谭派。汪桂芬的“脑后音”如虎啸龙吟,《文昭关》里“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哭腔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孙菊仙在《逍遥津》里“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的念白,将市井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来,这三位被世人称为“老生后三杰”。

二十世纪初的梨园名家荟萃,流派纷呈。梅兰芳的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唱腔圆润清脆,婉转妩媚,赴美演出时《纽约时报》评论其“水袖舞动着东方美学的韵律”。尚小云的刀马旦功夫独步一时,《昭君出塞》的趟马动作被武生行奉为教科书。程砚秋在《锁麟囊》中创造的“程腔”如泣如诉,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表演出神入化,眉目传情,令人啧啧称奇。荀慧生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世称“荀派”。他所塑造的红娘,唱腔俏皮,步伐轻盈,可谓是活灵活现的少女形象。

图源于网络


京剧下的百态人生



图源于网络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通过演员精彩演绎,将一个个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图源于网络


01 

唱,是京剧的核心。京剧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西皮的曲调明快、节奏紧凑;二簧的曲调相对平稳,节奏舒缓。在《霸王别姬》中,虞姬的那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心”,梅兰芳先生用他那婉转的唱腔,将虞姬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对项羽的深情以及内心的忧虑和无奈表现得丝丝入扣,令人动容。

02 

念,即念白,是京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京剧的念白主要有韵白和京白两种。韵白用湖广音、中州韵念,拖音长,抑扬顿挫,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京白以北京方言为准,比较接近口语。在《苏三起解》中,苏三的念白“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通过韵白的运用,将苏三含冤受屈、楚楚可怜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03 

做,指的是表演动作,包括身段、手势、眼神等。京剧的表演动作极具程式化和舞蹈化。比如在《贵妃醉酒》中,梅兰芳先生通过优美的身段和细腻的手势,将杨贵妃在等待唐玄宗时的寂寞、失落以及醉酒后的娇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让观众好似身临其境。

04 

打,即武打,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的武打场面既精彩激烈,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三岔口》中,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虚拟的表演,借助灯光和音效,营造出黑夜中打斗的场景,他们的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让人们不禁拍手叫绝。

京剧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活着的艺术。它可以是爷爷奶奶收音机里的咿呀唱腔,也可以是年轻人手机里的创意短视频,京剧的每个瞬间都在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京剧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你,让这传承百年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