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协调劳动关系的思路与挑战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12月22日,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学分会主办、我校法学院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劳动法论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协调劳动关系的思路与挑战研讨会,在中工大厦三和厅成功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会会长张鸣起,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分会会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郭军,我校党委书记屈增国,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向兵出席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司法机关、相关部门、律师事务所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我校法学院院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学分会副会长姜颖教授主持开幕式。

 

 

  屈增国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劳动关系协调问题作为会议主题,充分表现出劳动法学界的学术担当和学术责任。屈书记向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目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教授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未来“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协调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寄予殷切的期望。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俊禄律师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法的比较研究与国际合作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法律制度概况以及他们正在从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研究的状况。开幕式上,刘向兵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金杜律师事务所向学校捐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环境国别报告》系列图书。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协调问题展开,共分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法律保障”、“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家劳动法国别报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劳动法律风险防控”、“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及其涉外法律适用问题”等五个单元,系统讨论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劳动关系协调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挑战新对策。我校教务处许艳丽教授、法学院李文沛副教授、法学院陈成博士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法学院副院长沈建峰副教授主持了第五单元的会议研讨。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王全兴教授对大会进行了精彩总结和点评。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意义深远,为劳动法研究尤其是比较劳动法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界应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形成多学科、多领域合作和规模化的比较劳动法研究格局,期待我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色优势,在该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闭幕式上,刘向兵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盛宴,既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践行,也是为实现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而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他指出,作为首届劳动法论坛,研讨会为劳动法学界和实务界探讨新业态新形势下劳动法的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同时也对我校和劳动科学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张鸣起副会长和郭军副主任在致辞中,对研讨会的成功召开给与高度评价,建议劳动法学界关注适应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形式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要更灵活、更务实。

 

 

  本次研讨会以“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协调问题作为会议主题,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研讨成果将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协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承办本次研讨会,充分彰显了我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的能力,向学界展示了我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利于提高我校在劳动法学界地位,扩大学校社会影响。

 

(法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