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报】刘向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不断推进工会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三)
把增强“三性”作为工会的根本标尺和长期任务
莫负春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为我国工运事业发展和工会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以增“三性”为根本要求,切实担负起“四大责任”
要担负起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始终不忘工会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担负起推动职工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着力拓宽工会维权服务领域、提升维权服务层级、精准维权服务措施;担负起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责任,牢牢抓住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给职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创新服务职工建功立业新模式;担负起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改革责任,始终聚焦增“三性”,坚持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切实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以增“三性”为根本要求,努力推进工会“四大建设”
建设工会教育培训大学校。积极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培养更多李斌式职工,推动建设职工学堂,加快推动工会文体场馆公益回归。
建设工会建功立业大舞台。以国有企业为引领,以非公企业为重点,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及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牵头制定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建设工会维权服务大家庭。构建工会“四位一体”(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维权工作体系、“四方合作”(工会、法院、人社局、司法局)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实施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爱心妈咪小屋等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实施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创造“顾村经验”;加强货运驾驶员等八大群体工作。
建设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大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化工建工作机制,推动健全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产业、职工分布探索建立工会基本网格单元,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以增“三性”为根本要求,不断深化工会“四大改革”
实施机关机构改革,初步形成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面向基层、服务便捷的全市工会工作新架构。加强干部队伍改革,探索工会干部使用新制度,实施工会机关工作人员“2+1”(即工会机关专职干部和选派挂职干部,加上机关工作志愿者)、专职干部遴选、挂职干部选派及“减上补下”等改革。大力建设网上工会,初步建成“申工网”“申工通”“申工社”三位一体网上工作体系。提升工会社会化工作水平,加大工会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和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与联系引导力度。
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
梁宝明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职工为中心、让职工当主角,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天津市总工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工会基层建设活力不断增强。
一、着力强化政治属性,解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决策部署、全总和市委的重要会议精神,市总工会及时组织各级工会认真传达学习,大力推动落实,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着力强化队伍建设,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
大力推进工会改革,市总工会机关内设机构由18个减到9个,精简的70个行政编制全部补充到基层工会。做实“小三级”工会组织,形成“专兼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职工志愿者+选聘专业化人员”的队伍结构。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推行“两专一兼”干部配备。为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社区工会新选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612人。全市职工志愿者队伍达到6000余人。全市已有639人取得“国家二级集体协商指导师职业资格”。组织100名律师进驻企事业单位协助做好工会工作。
三、着力强化经费保障,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全市工会经费直接用于基层职工的比例今年要达到90%以上。在给予全市各乡镇街总工会8%经费留成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为每个乡镇再增加10万元专项补助。把今年作为农民工入会和“两新”组织建会攻坚年,出台服务“两新”组织建会的新措施,对今年内新建工会组织的民营企业,连续3年由市总工会将本级工会经费留成全部回拨给民营企业工会。
四、着力减轻负担,解决有精力干事的问题
开通覆盖全市所有区和部分集团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让基层少跑路,注重提高会议质量,大力精简文件。各级工会班子成员普遍建立乡镇街和企业联系点,深入开展“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促改革”集中调研行动。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职工需求网上调查”和职工满意度测评,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五、着力强化责任担当,解决敢作为善作为的问题
出台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和基层工会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在深化“错峰”服务、普惠性服务上用心加力。去年,市总工会拿出1亿元设立工伤职业病和重病职工关爱资金,今年又增设了1亿元的职工大病救助资金,对于自负药费达到6万元以上的职工,给予1万元至5万元的救助。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刘向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
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总书记的回信,语重心长、饱含深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的真挚情感,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关心关爱劳模,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回信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为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教育、劳模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一、深刻学习领会回信精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高度赞扬了劳动模范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也是对尊重劳动价值取向的大力弘扬;这是我们党坚守初心、不忘初心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党对待劳动问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力激励了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用劳动托起中国梦,充分肯定了劳模本科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育人成效,表达了党中央对广大劳模用知识武装头脑、提高本领、再创辉煌的殷切希望,表达了对包括劳模本科教育在内的劳模继续教育制度的高度肯定。
二、坚持用回信精神指导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建设富有干劲的产业工人队伍,让实干担当在新时代蔚然成风。从政府的政策导向到企业的制度安排,再到社会舆论,都要引导产业工人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建设富有闯劲的产业工人队伍,让改革创新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要从内心深处激活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既需要进行理念引导,更需要给予现实激励,努力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设富有钻劲的产业工人队伍,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遍地开花。要形成培育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加强劳模教育和大国工匠研修工作,全面提升劳模素质,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注入活力。
三、在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有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成立专项课题组,就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特别是高校劳动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撰写完成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一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把劳动教育提高到与德智体美育并举的高度”、“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过去的劳动教育有什么不同”、“高校劳动教育与中小学劳动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等3个理论问题,并具体论证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该怎么干”这一实践课题,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