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 学校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

学校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

[发表时间] 2018-01-14           [浏览次数]

  1月13日,学校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向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副部长彭恒军,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王娇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智勇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长安教授出席发布会。我校相关教师和新闻媒体记者共计30余人参加发布会。

 

 

  刘向兵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正当其时,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准确了解、认识中国职工队伍的现状,把握中国职工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对于全面认识新形势下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对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表示,该研究成果印证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希望下一步的研究更加深化和系统化。谢寿光社长对《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做出高度评价,表示该报告内容深刻,意义重大,对于出版社来说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对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希望和建议。

 

  

 

  发布会上,“中国职工状况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我校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经济管理系主任(兼)燕晓飞教授以“从职工状况指数看中国职工状况的新变化”为题作成果发布。她介绍,《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推出的“中国职工状况指数”,通过对总体性指标、均衡性指标和增长性指标等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进行测算,不仅从职工就业、收入分配、家庭消费、生产安全与职业卫生、劳资关系、工会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考察了中国职工状况发展变化的情况和未来演化趋势,同时也揭示了影响中国职工状况进一步改善的因素,为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参考。“中国职工状况研究”分报告负责人李洪坚、郭鹏也分别围绕职工的就业状况和养老保险状况进行了成果介绍。

 

    

 

  成果发布单元和点评单元分别由课题顾问彭恒军副部长和社会科学出版社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文武主持。在点评环节,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认为中国职工状况指数的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客观、合理,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当前中国职工基本状况及趋势,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成果。专家们一致认同研究结论,即10年来,中国职工状况的增长性指标和总体性指标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反映出职工状况在各方面都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而阻碍职工状况进一步改善的是均衡性指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影响中国职工状况的因素也从增长性向均衡性转化,均衡性指标对中国职工状况的影响需要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这一研究结论便于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也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专家们还积极为进一步深化中国职工状况研究建言献策:一是进行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的专题研究;二是发挥学校特色和作用,搭建平台,整合校内外研究资源共同研究;三是运用多重手段获得更多数据资源。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是“中国职工状况研究”课题组历时三年艰苦努力形成的研究成果,于2017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