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专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公共精神和服务意识,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专业方法与技能,熟悉国家治理制度和政策法规,适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现代管理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行政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行政管理教学团队教师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科研能力强,成果丰富,团队拥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关爱学生。
李杏果:博士,副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组织与公益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中关村管委会社会组织项目评审专家、朝阳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委员会特聘专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民政部、教育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地方政府委托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8部。荣获民政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校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中国政府与政治、新制度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学、领导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制度、政府经济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法学。
专业特色课程: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劳动政策、薪酬管理、国际劳工标准、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社会对话与三方机制实训。
学科特色
行政管理专业成为“劳动+”、“工会+”特色学科体系的重要支撑,2022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1)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规范与特色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及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培育学生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突出工会办学优势和特色,将行政管理与工会、劳动领域相结合,开设出劳动政策、社会对话与三方机制等特色课程,培养既熟悉公共部门管理规律、又懂工会和劳动领域公共事务的复合型人才。(3)注重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扩大学生视野。该专业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学习;组织优秀学生前往美国、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国(境)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4)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不同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