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工商管理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立足数字化转型和新商科发展需求,坚持“立德守正、崇劳创新”的办学理念,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宏观战略视野,具有人文精神和劳动关系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方法,兼具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的管理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现拥有专业任课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全部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均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及全总委托课题项目100多项,经费累计超1000万,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次,出版著作和教材近100部。多人多次获得学校“教学十佳”、“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科研十佳”称号和教学成果奖等。

张才明 教授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信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CIO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IEEE高级会员;河北南皮县政府顾问。主要讲授《模拟招聘》、《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互联网经济前沿》、《现代物流管理》、《运营管理》、《高级数据分析》等课程,研究领域为大数据、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经济、智慧决策系统 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SSCI、CSSCI、CSCD、北大核心、EI、人大复印、新华文摘等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和教材19本,发表软件著作权7项,技术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北京市教育创新重点项目、农业部、工信部及其他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50多项。曾多次获得校科研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建校70周年70部著作、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优秀教案奖等、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等奖等。


课程设置

立足数字化转型和新商科发展需求,在坚持学校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四大类理论教学课程,而且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数智化特色和新商科需求,设置了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面板数据模型及Stata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仿真模拟实训、企业管理模拟、管理运筹学等一系列突出数据分析特色的专业实践课程。


学科特色

1.专业课程体系凸显数智化应用特色

本专业强化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数智化应用课程,其课程数占比超过60%,培养学生既有深厚管理理论,又熟练掌握数据分析与决策方法、工具和技能,理解大数据对组织劳动及用工管理的深刻影响,能应用大数据提升不同场景下劳动关系及管理决策能力,以适应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管理与决策转型需求。

2.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培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本专业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实践实训、学科竞赛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都嵌入劳动者意识、责任担当等元素,强调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引领,以培养既懂管理又有和谐劳动关系意识的专门人才,回归育人初心。

3.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具有导师指导全过程、创新训练全覆盖、教学科研全融合等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实现从立德树人、学业规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人性发展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全过程全覆盖指导。低年级学生以指导学业规划和课程学习为主,高年级学生注重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使每名本科生在学期间都能获得定制化培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