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工人日报】【两会聚焦】将职工技能培训提升为国家战略

【工人日报】【两会聚焦】将职工技能培训提升为国家战略

[发表时间] 2014-03-06           [浏览次数]
  本报北京36日电(记者兰海燕 邹倜然 郑莉)“职工职业技能提升,一定要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工会界委员在小组讨论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这是大家基于“我国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差、劳动生产率低,已经成为制约优化产业升级的瓶颈”这一现实而发出的呼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但再好的创新思路,再好的管理理念,没有劳动技能过硬的职工进行转化,也无法落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颜辉委员一番话,引起大家的共鸣。
 
  身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易军委员对“技工供求缺口巨大”的感受尤为深切,“未来几年,我国将需要技工2700万人左右,需求缺口达到1:41:6”。
 
  而让全国总工会经审会主任李守镇委员颇感无奈的是,大家都深知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在促进工业化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有关职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制度规定却常常难以落实。
 
  “比如教育经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要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职工培训经费,但实际上是否提取了?职工培训经费要求60%用于职工技能培训,执行到位没有?还是用于企业领导干部出国培训了?”李守镇委员认为,关键是要做到有令必行。
 
  事实上,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下,党中央已明确提出建设“技工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那么,如何推进“技工大国”建设?
 
  李守镇委员建议,制定劳动技能提升中长期规划,以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同时成立全国职工技术素质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明确目标、分工、责任。
 
  颜辉委员认为,政府应组织各行业统一制定严谨细致的资格认证标准,恢复考试定级颁证制度,并根据技术差别拉大薪资差距,激励职工提高自身技能素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委员则认为,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增加资金投入,二是完善技能鉴定制度,三是改革培训体制,“为此,要推动职工素质提升上升为国家战略。”
 
  ……
 
  “去年两会时,大家也在这里讨论了职工劳动技能提升问题,说得还很热闹,今天,既然劳动关系三方的委员都在这里,我们索性把讨论达成的共识落地。”颜辉委员的倡议赢得一致赞同。
 
  “今天是6日,加个班,明天就形成提案。”会议召集人杨志明委员当场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