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新江北报】加强阵地建设 让职工更有幸福感

【新江北报】加强阵地建设 让职工更有幸福感

[发表时间] 2019-03-20           [浏览次数]

  近年来,江北区总工会以“服务企业促发展,服务职工促和谐”的服务理念为中心,把职工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着力打造职工文化“软实力”,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打造15分钟服务圈 职工阵地惠及20万人

 

  2018年以来,区总工会深入开展“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年”专项行动,设立职工阵地建设“近期、中期、远期”三大目标,强化基层,温暖职工,凝聚职工,维护和保障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权益,全面提升工会组织适应新形势、服务好职工的能力。

 

  为此,区总工会把“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年”专项行动作为推动工会工作全面发展和提升工会组织服务职工能力的契机,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会职工阵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区“工会职工阵地”专项工作会,精心部署,强力推动,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效明确,使职工阵地建设专项行动在全区开展得迅速又扎实。

 

  在专项行动中,区总工会始终把“让广大职工满意”作为最终工作目标,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阵地建设+工会组建”,挖掘整合各类公共资源,引导相关单位开展互联共建,将散落在基层工会的场地和设施都用起来,实现“会、站、家”一体化建设,除能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内容外,还具备各类工会示范点创建的功能,以不同形式组建工会(工会联合会),成为职工群众信赖满意的“职工之家”,为我区全面推进“服务职工阵地建设年”专项行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工会职工阵地在教育引导职工中的主导作用,2018年12月3日,江北区工会职工阵地建设推进会暨区级工会职工阵地授牌仪式在我区“智工之家”举行。白沙街道五号空间、货运司机服务中心、区职工音乐中心(文教街道北岸商圈工会联合会)等10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被命名为我区首批区级工会职工阵地。截至目前,全区共挂牌命名46家职工阵地,打造15分钟职工阵地服务网,惠及全区20万职工。

 

  近年来,区总工会坚持“资源整合、公益普惠、因地制宜、需求导向”等原则,通过“单建、联建、挂牌”等方式,积极探索以区域式综合型、单一型和单建型等形式,通过单建、联建、挂牌等方式,建设“区域式综合型、单一型和单建型”等“三型”职工阵地,按照“有活动场所、有统一标识、有工作机制、有活动内容、有人员管理、有网上平台”等“六个有”标准,不断强化阵地的服务和活动功能,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实现“共融、共生、共享”,不断赋予职工阵地新内容,突出职工群众在职工阵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工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江北区货运司机工会联合会于2017年底成立以来,先后向货运司机及家属子女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和义诊服务等15项服务,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服务司机及家属子女8500余人次。“我们将不断通过‘零距离’服务,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车轮上的工会’成为全区2万余名货运司机的新家园。”白沙街道货运司机工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区总工会将用3至5年时间,在全区职工集聚地普遍建立各类职工阵地,以点带面,培育示范点,逐步形成覆盖职工广泛、设施设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的职工阵地网络,逐步实现全区职工人均阵地面积1平方米、职工活动“15分钟服务圈”目标。

 

  建好队伍 提升素养 智工之家让产业工人有了新家园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产业工人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着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2017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随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为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发挥新时期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好地凝聚、服务江北辖区内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此,区总工会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找准基点引智协作,区总工会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17年开展倾力合作,邀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专家对江北工业区产业工人进行《宁波市江北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框架)研究》课题调研,致力于打造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懂技术会创新、梯次合理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不断增强对产业工人的吸引力和归属感。

 

  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题组深入调研,选址江北工业区打造江北“智工之家”。江北工业区是宁波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之一,是宁波工业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宁波受上海产业辐射的重要门户区和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园区不足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以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工业物联网、时尚创新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及研究院54家,园区企业在江北区工业三十强企业中占据半壁江山,企业梯队培育成效日益显现,企业拥抱资本热情高涨,且园区现有产业工人3.6万余名,工人聚集效应明显。

 

  2018年12月23日,江北区智工之家启用仪式暨江北工业区百企百场万名职工劳动竞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江北工业区智工之家举行,劳模代表、工匠代表、产业工人、职工代表共13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国首个智工之家正式落户江北,江北近4万产业工人有了新家园。

 

  江北“智工之家”是区总工会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选址打造的全国首个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示范基地,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泛在网络为技术支撑,作为全总职工之家的升级版和市总五一广场的浓缩版。整体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要有办证大厅、重点企业主展厅、开放阅览室、创业孵化区、劳模工匠墙、安全生产主题馆、产业工人培训教室、党员活动室、优秀党员墙、路演厅、运动大厅和心理减压室等配套设施。采用“一次性投入,第三方运行,坚持公益,自求平衡”的运营新模式,为园区3.6万产业工人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训、职工文化建设等全方位服务产业工人综合平台,实现企业、政府、工会和高校信息与资源互联互通。通过开展江北工业区百企百场万名职工劳动竞赛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江北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江北产业工人素质,将“智工之家”打造成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基地,为全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当好广大劳动者的“娘家人”,团结引领职工群众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助力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自投入使用以来,“智工之家”已成功举办“江北工业区百企百场万名职工劳动竞赛”“职工安全教育课堂”“职工淘”等活动,充分调动江北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江北产业工人素质。

 

  甬江:培育企业文化助力创新发展

 

  多功能厅、教育培训教室、职工书屋、健身房、篮球场……走进甬江工业园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只见场馆环境温馨整洁,健身器材种类齐全。一到周末,前来活动的职工络绎不绝。

 

  甬江街道总工会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每年,甬江工业园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根据节日和特色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技能比武、职工运动会等,来丰富周边企业职工的业余生活。

 

  在每年暑假,作为职工子女“小候鸟夏令营”的办学场所,满足他们在暑假照顾子女、陪伴子女的愿望,通过小候鸟夏令营,一方面解决了职工在工作时间照顾子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各类课程,让他们的子女度过一个精彩纷呈的假期生活。每年年底,“潮起甬江企业文化节”的举办,借助职工自编自演的原创小品、音乐快板、舞蹈展示等一系列具有甬江企业特色和甬江风情的文艺节目,让职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感受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甬江工业园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自2017年初正式揭牌投入使用,先后向辖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和义诊服务等15项服务,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惠及了甬江工业区及周边百余家中小微企业,覆盖服务辖区近万名职工,大大满足区域内职工朋友的学习培训、文体锻炼和文化活动需求。

 

  当前,选择扎根甬江街道的企业越来越多。试营业不久的乐恩文创园便是其中之一。该园区是江北首家校企合作,以整合青少年教育产业生态链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望成为甬江街道文化新地标。负责人程高峰说:“选择甬江街道,便是看中了这里有良好的氛围,特别适合文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因素。甬江街道辖区只有20平方公里土地,却集聚着2000多家企业。早在2010年,甬江街道实施“潮起甬江”企业文化工程,推动辖区内企业文化建设,助力非公经济发展。据了解,近年来,甬江街道始终把服务企业发展、帮助职工成长为抓手,以实施“潮起甬江”企业文化工程,探索创新社会化管理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区域文化长效工作机制,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引领性,累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策划各类文体活动100余场,20000名员工积极参与,不断增强职工文化自信,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好评。前不久,“潮起甬江”企业文化工程被列入首批市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打造了一个“潮起甬江”文化品牌,充分展示广大职工文化自信。

 

  近年来,甬江街道已经发展出具有甬江特色的企业文化。巨隆公司提出“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企业文化,除了每年投入80万元开展员工培训外,还鼓励员工开展自我学习;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以达到企业、员工、社会三方互利共赢,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宁波信远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落成,也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并推动甬江发展。这些企业文化呈百家争鸣之势,不断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本版撰稿  林嗣健  周永卫 王际明

 

  (来源:新江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