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成立大会暨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4月22日上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成立大会暨研讨会在北京校区办公楼四层会议室隆重举行。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粟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向兵,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燕晓飞和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劳动标准和三方协调处,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保险处,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劳动关系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研究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完美世界工会联合会,中国文化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东区区议会,香港海员工会,中山市总工会,上海市总工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公共管理系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
刘向兵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学校成立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旨在聚焦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工参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劳动关系治理实践的需要,开展学术和政策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致力于打造“劳动+”“工会+”学科群。去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亲切回信,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加强劳动关系学科研究,打造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高地的热情和使命感。他希望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能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持续研究成果,为中国各级三方机制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政策建议,为工会更好组织工人参与、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理论支撑和保障。同时,他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多走进我校传经送宝,共襄学界盛举、共促学术繁荣。
粟斌部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立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推动国家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必然要求。他希望研究所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把党政关注的焦点、职工反映的热点、工会参与三方机制的难点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研究,在讲好劳动关系和谐共赢的中国故事中大有作为,并向世界贡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中国观点和中国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劳动标准和三方协调处王永生处长在致辞中讲到,研究所的成立,是全国高校首次将三方机制理论研究与劳工参与实践相结合、完善社会协同共治模式的创新之举,对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粟斌部长、刘向兵校长、王永生处长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研究部郝玉峰主任共同为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揭牌。
在学术研讨会阶段,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劳工关系系陈正良助理教授以《台湾地区劳工参与工时弹性调整机制之探讨》为题,香港东区区议员何毅淦以《推动劳工政策的困难与机遇》为题,香港海员工会常委、组织主任杨开强以《浅谈香港工会的角色》为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研究部郝玉峰主任以《中国三方机制的特点及近期工作》为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王文珍研究员以《三方协商机制的时代特征》为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黄伟副教授以《雇佣关系变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员工参与》为题、完美世界工会联合会主席王清平以《尝试与窘境:非公企业三方机制的现状》为题、中山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邓彬以《围绕“三评三抓一中心”全面推进三方机制建设》为题、上海市总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部调研员黄琦以《工会参与三方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别做主旨演讲。我校公共管理系赵祖平教授做会议总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三方机制与劳工参与研究所基于过去20多年的研究积累,借助学校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行业优势、立足工会系统的组织优势以及研究政府、政治与劳动关系的专业优势,从政治学与行政学的视角出发,围绕政治、政党、政府与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作用,工会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职责定位,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中国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发展,劳动政策,职工参与等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为政府、全国总工会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为推动国家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协商民主建设和政治发展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系)